理解曝光:亮度、光圈与快门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5. 环境光线强度的控制

光圈与快门是通过相机可以完全控制的因素,而光线强度则要复杂很多,它甚至不在你的相机上!所以,谈论曝光的时候许多人会忽略这一最重要因素。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光线强度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控制光线强度是获得合理曝光的关键手段之一。

首先,你可以通过选择时间与角度来控制环境光线强度。同一场景在不同时间(清晨、正午、深夜)与不同天气条件(晴天、阴雨)下其光线强度天差地别。同一场景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角度来拍摄(顺光、逆光)其光线强度也大相径庭。所以,哪怕无法改变光线,你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天气、角度来获得合理的曝光。

其次,你可以通过人工光源进行必要的补光。听起来是不是很专业?讲得简单一点,闪光灯!在逆光背景下拍摄人像,使用闪光灯补光就是经典的对环境光线的控制。也许你没有想到,使用闪光灯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改变光线强度来控制曝光。

最后,你还可以制造一个完全的人工照明强度,比如摄影棚。在非自然光影棚中,光线完全由闪光灯或者常亮灯决定,这时候环境光线强度完全由你控制。

我想强调的是,组合光圈与快门的主要出发点是使相机的这两个主要参数满足环境光线所决定的曝光要求。因此,不要忘记,环境光线强度也是一个可能改变的因素,由此带来的效果往往要比改变光圈和快门速度显著得多——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要在好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照片呢?

6. 为什么没有感光度(ISO)?

我知道很多人读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没有说到感光度,也就是ISO?在很多文章中将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称为“曝光三角”,即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曝光。简单来说,所谓曝光三角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尽管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听起来很合理。

我在这篇文章中已经反复强调过一个概念,即曝光所反应的是投射到感光元件上的光线总量——我很小心地没有在这里说光线“强度”,因为强度应该是“单位面积上的光线数量”,而曝光强调的是在快门开放过程中投射到整个感光元件上的光线多少。而这个过程与感光度无关。

你肯定会问,感光度越高照片就会越亮,它怎么就不影响曝光?如果感光度不影响曝光高感是干什么用的?问题在于,除了曝光以外还有其他过程会影响照片的亮度。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打开一张照片在Lightroom中把曝光度提高到+2EV,照片就会变得更亮。难道这个过程也影响曝光了吗?显然不是。这是曝光的下游操作,尽管它确实能够让照片显得更亮。

我在这里不想涉及任何与感光度有关的理论问题,以及感光度调整究竟如何影响照片。我只想再次强调,决定曝光的只有三个因素:拍摄场景的光线强度、光圈与快门速度,它们共同决定了一次曝光过程中投射到感光元件上的光线数量,或者说感光元件感受到的光线数量。感光度调整是曝光的下游操作——当然没有Lightroom那么“下游”。感光度调整处于RAW记录的上游步骤——尽管它在拍摄中非常重要,然而在我们理解曝光的时候,务必要将它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