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相机与Hi-Fi

发布日期:2015-02-05

Hi-Fi可能是一个00后或者90后们所不熟悉的英文缩写,因为在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前Hi-Fi市场就已经迅速示弱了。在我小时候,Hi-Fi还是一个蛮时髦的概念,我记得在上中学时,还经常在音乐频道看到介绍Hi-Fi器材的节目,尽管现在想来那已经是数码技术革HiFi命的前夕。

Hi-Fi是High-Fidelity的简写,也被称为高保真音响。Hi-Fi所追求的是声音还原的极致,对于整套音响系统中的所有细节都孜孜不倦,这种精神是圈外人所难以体会的。既往我总觉得音响就是好点的功放加好点的音响,事实上Hi-Fi玩的是完美,小到线材接头都是精益求精,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所谓的“高保真”。

二十多年前我父亲就说,对于器材的区别到了只有用仪器测试才能分辨的地步,简直不可理喻。这句话现在想来还是在情在理。有钱有闲的发烧友会拿了精密仪器去测定Hi-Fi器材的好坏,可是这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还有多少人不是在电脑上放MP3和AAC听音乐的?哪怕用的功放设备,输入源也多半是手机什么的电子设备。

很多年前经常在节目里有专家为了CD是否能取代唱片而争执,理由是CD是经过压缩的,无法达到唱片对声音的还原度。所谓“饱满”、“穿透感”、“干净”等等,任何无法明说的玄乎的名词都用来为唱片辩护。今天,连CD都快变成小众商品了,想起来是不是觉得很可笑,或者也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Hi-Fi器材的发展史在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认可。问题在于,当音质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多数人已经对此麻木。极少数痴迷的发烧友是无法支撑一个行业的。高级Hi-Fi器材从一种身份与品位的象征沦落到旧时代带点荒唐的遗物,其间的转变不能不说让人惊讶。这就好似一种时尚,今天如此令人羡慕,转年就变成不合时宜的老土,无论你是用多大价格买来的。

今天的数码单反相机是不是在走Hi-Fi的老路?从200万像素到1000万像素是让人激动的过程,从1000万像素到2400万像素是让人肯定的经历,从2400万像素到3600万像素已经让人感到可疑,当5000万像素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摇摇头说,不可理喻?

Hi-Fi的问题在于它一直在追求最纯粹的还原,殊不知这条路是无法走到底的。我在写这句话的时候想到芝诺悖论。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描述,见于《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数学中对极限的定义大致是无限接近,但是无法达到。Hi-Fi的发展是否忘记了极限这个数学定义?依照庄子的比喻,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连续五天,你还能看到变化。假若以巧手或者高科技连取百天,你还能看到什么改变?

道理是很简单的。在音响技术进步的初期,音质的变化可以让所有普通人都很清楚地感受。当进步到一定程度,爱好者可以通过好的音响设备聆听他们喜欢的乐曲,感受到更高级别的享受。当我们再向极限靠近,那一点点小进步已经超出了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不得不依赖设备去测量。而我们依然在向前走,没有新的方向,如此结局也就注定了。

数码单反相机今天在追寻什么?更高的像素、更快的连拍速度、更多对焦点。还有多少人不能满足于3600万像素——对不起,应该是5000万了?还有多少人不能满足于每秒10张的连拍速度?还有多少人不能满足于50-60个对焦点?与其说是在为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生产产品,不如说是生产者在和自己较劲。佳能和尼康就好像是Hi-Fi时代的最后一批贵族,为了只有仪器才关心的参数细节在那里精勤不倦。

寻找新的方向才是数码单反相机,或者说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出路。在像素升级这条路上走到黑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对于消费者来说,盯着像素看也就好像那些用仪器测量Hi-Fi产品的用户一般无聊。用你的相机去拍照,而不是去测量你的相机与镜头。

给生产者的问题是,能否找到真正值得开发的领域,赋予相机新生?给消费者的问题是,你到底对自己的相机不满在哪里?你能否在欲求之外真正找到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