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好的镜头必须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的需求是购买光学素质最好的镜头,那么你只要购买各个焦段最贵的镜头就可以了,这样的需求实在太好满足了——因为简单清晰,所以容易满足。很多时候你犹豫、彷徨、到处发帖求助、甚或辗转反侧,都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假如你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那么注定你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此,首要的问题不是购买那支镜头,而是去思考自己的需求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的大多数选择都是在不同因素之间做出的权衡和妥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你想要极致的光学素质,就得承受昂贵的价格,沉重的分量,庞大的体积,甚至没有自动对焦。你不想为买镜头倾家荡产,那成像质量或多或少会有影响,制造工艺这里那里总会欠缺一些。因为你总是在不同因素之间妥协,所以在我们谈论这些因素之前,先要明白哪些东西对你来说更重要,哪些东西是你可以割舍的。

首先你不能用别人的需求代替自己的需求。比如职业摄影师往往喜欢使用大三元,这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他们需要最强的竞争力。将摄影作为职业,与任何职业相同,影响职业成功的关键往往不是业务水平,而是其他一些方面的竞争力。客户可能因为你使用的设备接受你或者拒绝你,就好像你开金杯和奔驰去谈生意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些为职业摄影师准备的镜头还考虑到各种使用场合,比如战地摄影师和野外摄影师可能对于镜头的坚固性有特别的要求。

如果A镜头和B镜头5000元的价格差距只是因为A镜头比B镜头更坚固,而你平时总是把镜头小心翼翼地供奉在干燥箱里、出门用厚厚的摄影包保护着它、连换镜头都怕风沙划伤后组镜片,你觉得你需要A镜头坚如磐石的特性吗?

在我选择镜头的时候,性能和重量的平衡一直是核心关切。我喜欢稍微小一些的镜头,哪怕在FX幅面上我也喜欢相对轻便一些的镜头。尼康14-24mm是一支标杆性质的广角变焦镜头,当年很多佳能用户要转接来用它——这种情况在佳能11-24mm和16-35mm III发布后不再存在——然而我选择了锐度上略微逊色的16-35mm VR,因为这两支镜头的重量区别太大了。我主要拍摄风景,使用的光圈范围在f/5.6-f/11之间,这时候16-35mm的成像质量并不差。此外,对于手持拍摄的我来说,VR比f/2.8重要,并且我非常看重24-35mm这个焦段。因此我愿意牺牲画质来选择16-35mm。对我来说这两支镜头的差价不是问题。

我为什么没有选择价格更便宜的18-35mm AF-S?不是因为它价格便宜、是“狗头”所以我要避开它,而主要是因为它没有VR。假如18-35mm AF-S具有VR,我很可能牺牲2mm广角购买价格更便宜的18-35mm,因为这支镜头的体积要比16-35mm小很多。

这是我个人的例子,用以说明我是如何在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谁都知道镜头的光学素质越高越好,然而当我们在实际选择中讨论问题时就要换到现实的语境里。我们都希望住更大的房子,但是大房子不是大多数上海居民的选择。我想说价格不是唯一的问题。如果你在杨浦区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也许在奉贤区可以买一套180平米的房子,所以并不是你没有钱买到大房子,而是你没法在你希望的地段买到180平米的房子——有人会选择在奉贤买180平米的房子然后每天开一个半小时车去市区上班,因为对他来说大房子的需求要高于上班距离更近的需求。在这个例子里,你的钱是固定的,所以房子大和距离近是两个独立的需求博弈,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在杨浦和奉贤之间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你选择镜头的逻辑与此无异。我购买16-35mm VR其实就是在外环附近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我为E-M10 II配置35-100mm f/4-5.6等同于在单位边上买一套35平米环境糟糕的老公房——后一个例子中,体积小是我的核心诉求,我可以把自己对画质的忍耐程度无限提高,同时我还希望能少花一些钱。

当你为一个需求附加太多条件,它们其实就不再是独立的需求,这时候你很容易混淆不清。你需要清晰地把自己的需求分裂开来,并且抓住自己的核心诉求——距离近和房子大,你选择哪个?如果你需要平衡,那么这两者都要妥协,是否接受?对于任何人来说,评价一支镜头是否是好镜头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而不在于这支镜头本身到底有多“好”。很多人购买回一支镜头以后感觉后悔,这既可能是镜头存在一些缺陷或者质量问题,也可能只是它没能满足你的预期;然而,如果你经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那么原因无疑在你自己身上。并不是镜头不够好,而是镜头和你的需求不匹配——说实话,今天市场上并没有多少“不好”的镜头。

我经常看到在网上抱怨说70-200mm f/2.8实在太重了,根本不想带出去。有不少人表示更换为无反相机后轻松很多,也愉快很多。这些事实说明,画质与性能绝不是决定你选择的唯一因素,并且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光学素质也并不是最高需求。你要把你的需求找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匹配合适的镜头。我始终坚信一点: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镜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并不存在好或者不好;它们的存在价值在于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哪怕只是为了满足便宜的需求。认可你自己的需求,认可市场为你提供的需求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了解自己的需求不但能够解决你选择镜头的烦恼,在你拥有一堆镜头以后,也能够解决你带哪支镜头出去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