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的摄影器材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 最后更新:

因为很多人对我使用的器材表示出浓厚兴趣,经常收到类似的询问,所以我觉得还是专门写一篇文章来罗列一下我实际使用的器材为好。还是这句话,每个人对于器材的需求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我所能做的是把我实际使用的器材告诉你,并且附上简单的说明,以供参考。

我自己的主要兴趣是旅行摄影,同时也记录一点平日的生活,因此我的摄影器材配置以这些用途为主要考虑。此外,我不是专业摄影师,我一年使用器材的时间也相对有限,因此我的器材配置可能更符合普通摄影爱好者的定位。还有,我不是一个频繁换器材的人,所以我的设备可能会显得相对陈旧。

1. 单反相机与镜头

  • 尼康D810
  • 尼康D750
  • AF-S 16-35mm f/4G ED VR
  • AF-S 24-70mm f/2.8E ED VR
  • AF-S 70-200mm f/4G ED VR
  • AF-S 28-300mm f/3.5-5.6G ED VR
  • AF-S 35mm f/1.8G (FX)
  • AF-S 50mm f/1.4G
  • AF-S 85mm f/1.8G

作为尼康用户,相机的选择非常简单。D810是一台全能的相机,出色的做工,优异的画质,加上速度和像素的平衡。我对D810的评论可以参考我的D810评测文章。在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今天你让我推荐一台单反相机,D810依然是不二选择。如果要我指出D810的最大问题,那就是弱光下的自动对焦性能。D810绝不是一台在弱光条件下能够快速、准确合焦的相机。这可能与D810的定位有关,然而这确实是我使用D810过程中最大的不满意。

在镜头选择方面,16-35mm f/4和70-200mm f/4是我主要使用的镜头。16-35mm的主要特点是均衡——画质可以接受,能够安装滤镜,大小和重量相对不是太离谱,焦段比较合适,有VR功能。这支镜头需要缩小光圈才能获得最佳锐度,尤其是边角在全开光圈情况下锐度较差,在广角端尤其明显。对锐度要求高的用户以及经常使用大光圈的用户可能并不会喜欢这支镜头。如果是一般的旅行摄影,只携带一支镜头,16-35mm是我的第一选择。因为我比较喜欢广角的视角,这是个人差异,没必要求同。

我承认我自己不是很会捕捉长焦的静态画面,或者说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所以在长焦端我只有一支镜头。70-200mm f/4G VR相比f/2.8版本更易于携带,并且对焦距离非常近,这是我选择它的主要理由。全焦段锐度都很出色,缩小一级光圈能够获得最佳锐度。

50mm f/1.4 AF-S是我买了很多年的镜头,这支镜头缩小到f/2之后锐度提升很明显,全开光圈下锐度有所下降,并且有相对明显的色散。我的50mm f/1.4 AF-S对焦不是非常稳定,偶尔会发生失焦的情况,而且我始终觉得这支镜头的对焦声音有点大。其实这支镜头我用的不多,当年在DX幅面上视角就不习惯——这也是我至今没有买85mm镜头的理由——也算是因为“考虑日后升级”所买入的镜头,结果放在全幅上依然很一般。对我来说,50mm在室内太长,在室外又太短,只能说我不是很喜欢、或者不是很习惯这个焦段吧。

我在35mm和28mm之间犹豫过很久,也比较过很久。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不是太喜欢35mm的视角,然而35mm确实和我眼睛看到的场景最为接近。35mm有很多选择,尼康的35mm f/1.4,还有适马的35mm f/1.4 Art以及蔡司的35mm。选择尼康的35mm f/1.8 FX部分原因在于本质上我买东西属于注重性价比的类型,而且我比较简单,买东西希望尽可能不要出现问题。事实上我还是很满意35mm f/1.8这支镜头,相对便宜的价格,成像非常锐利,对焦准确——和我的50mm f/1.4完全是天与地的区别——要说缺点的话,焦外成像质量确实不够理想,这可能是唯一的不足了。

至于28-300mm VR,是一支非常方便的镜头。所谓All-in-One,我们都有需要简单的时候。它的主要问题是重了一些。至于画质,不能与上面的镜头相比,不过也算可以接受。

2. 无反相机与便携相机

把无反相机与便携相机列在一起,因为我使用无反相机的主要理由依然是便携。无反相机系统可以达到接近甚至超过单反相机的体积和重量,比如如果你比较索尼A7系列和APS-C单反相机的话。因此我对无反相机的需求主要是便携,而不是性能。

  • 奥林巴斯OM-D E-M10 Mark II
  • 奥林巴斯14-42mm f/3.5-5.6 EZ
  • 松下35-100mm f/4-5.6 OIS

E-M10系列是奥林巴斯是OM-D相机中最小的,配上14-42mm EZ镜头,差不多等同于一台高端便携相机的体积和重量,虽然在光圈上不如现时大多数便携相机,但是毕竟多了可换镜头的便利,加上E-M10 II的操控在同等大小相机中已算上乘。35-100mm是一支非常轻巧的长焦镜头,等效全幅70-200mm视角,只有135克重!微4/3在所有可换镜头相机中最好地诠释了“小型”的概念,因此成为我的选择。

说实话,因为手机的使用,便携相机的应用频率确实降低了——我现在使用最多的“便携相机”其实是我自己的荣耀8和妻子的华为P9——我手里现有的便携相机主要是:

  • 佳能Powershot S90
  • 索尼RX100 Mark III

S90有很长年头了,但是当我想要使用便携相机的时候依然会拿出来用。画质上与RX100差距很大,不过还是喜欢用它,说不上什么理由,可能因为确实习惯了吧。S90确实非常小,携带方便成为了很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RX100系列在画质和功能配备方面确实很好,但是索尼还是需要在操控和菜单布局方面再下一番功夫,让相机更有吸引人去使用的魅力。尼康DL上市之后我估计会买进DL18-50mm。一直想要一台广角便携相机,这下终于有机会如愿以偿了。

3.相机与镜头的选择逻辑

这篇文章重点是说我自己的现有器材,但是我还是比较怕误导读者,因此就相机与镜头的选择逻辑再多说几句。

每个人选择相机或者镜头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无论是价格决定还是功能决定,甚至是谣言与传言决定,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因此,在相机与器材的选择方面永远不要评论对或者不对。对你来说不对的事情换一个人可能就是对的,就是这样简单。我始终强调,选择器材还是要遵循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其实并不会购买太多设备,所以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你需要覆盖常用焦段,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焦段,合理组合变焦与定焦镜头,并且保证你能够把这些设备带出去,或者针对不同的场合组合不同的设备。此外,我也说过,我自己比较喜欢拍摄风景,因此我习惯16-35mm挂机;然而,假如你拍摄人像,可能就不一样了。也有人习惯70-200挂机,这都是因人而异的。这种需求你看论坛是看不来的,只有自己实践才能知道——比如我说35mm和我的自然视角相当,但是很可能你的自然视角是50mm,或者21mm,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发掘。

我还要提醒你一点,器材的组合总是渐进的过程。很少有人一上来就买到自己百分百满意的镜头。反过来说,今天满意的镜头可能若干年后就不满意了,因为技术在进步,你的鉴赏能力也在进步,这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站在这个角度,我建议你购买器材时应该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而不要去考虑今后的所谓升级。我在上面已经说过,当年我就是为了考虑最终要升级到全幅,所以买了50mm,结果证明所谓的将来是你根本没法预期的。如果当时我老实一点买一支35mm DX,甚至20mm f/2.8,至少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会更好地利用到这些镜头。

这个世界上干扰我们选择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尽可能少的钱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依然是相机与镜头购买的主要逻辑,而需求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慢慢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