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魅力

发布日期:2012-05-20

黑白照片的魅力

徕卡推出了一款非常特别的数码相机:M Monochrome,因为它搭载的是一块黑白的影像传感器。不错,这是一台黑白全幅数码相机。简单来说,由于去除了色彩滤镜,能够更好地发挥传感器的感光能力,获得更出色的黑白影像——毕竟,绝大多数单反相机装载的CMOS所能感应的原本就只是亮度的改变。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遗忘了黑白照片的存在。曾经,获得彩色影像是困难的。而今天,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摄影被定义为反映真实世界的艺术,既如此,彩色自然要远胜于黑白,因为,彩色才是我们所熟悉的真实世界。

我不想在这里多谈摄影是否真的是反映真实的艺术,更不用说绝对的真实是否真实存在。然而,当我们在追求真实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忘却另一样东西——想象。3D是近两年无比红火的技术,原因是3D带来的真实体验。录像功能是数码相机不断升级的核心功能,原因恐怕也在于相对于静态影像,动态影像更“真实”。有一天,是否3D电视会完全取代今天的平面电视?有一天,是否录像会全面取代今天的照片?还有,全息,很多人热衷的技术,将来又会如何?

也许有些公司,比如佳能,希望每一个摄影者都变成摄像者,看看他们的产品更新你就会知道他们的逻辑。然而摄像和摄影并不见得是同一件事情。而且,真正喜欢摄影的人不一定会变成一个喜欢摄像的人。电视剧大概是很多人消磨时间的工具,但是电视剧的流行并不代表小说的死亡。小说所承载的想象是电视剧所无法比拟的。看完电视剧通常让人感觉空虚,而看完一部优秀的小说,则会让人回味——在多数情况下,优秀的小说让人痛悔自己的过去。

同样,摄影作为凝结瞬间的技术,也拥有动态影像所无法比拟的想象空间。想象一下,你去旅行,拍回了10个小时的视频,或者拍回了10张照片。我相信,你不可能从头至尾好好再看一遍你10个小时的视频——哪怕只是一遍——但是这10张照片中的任何一张都会勾起你美丽的回忆——因此,记得不要把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许多照片放到你的影集里。

如果把摄影的想象力扩大,我们就有了曾经我们仅有的黑白摄影。黑白之所以更“艺术”,是因为它将色彩的信息抽离出日常的经验,从而形成了一种“日常的反常”——你看到了一幅真实的画面,然而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场景。黑白照片是对一条艺术格言的最好诠释: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感慨于技术进步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我并不反对技术进步,不然我为何会给你制作这一整套Lightroom4基础视频教程呢?但是,正如上周我曾经说过的,我希望我们的摄影技术、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都能跟上技术前进的步伐。更真实、更逼真、栩栩如生,这些字词永远是技术赖以吹嘘的法宝。真实世界是二维的吗?不是,所以我们需要3D;真实世界是凝固的吗?不是,所以我们需要数码短片;真实世界难道需要鼠标来指向某个物体吗?不是,所以让我们都来触摸;真实世界难道是靠手指来打球的吗?不是,所以让我们来玩体感游戏。

就是如此,非常简单,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条。但是,从黑白与彩色之间,我看到了所谓的真实的另一面。也许,应该插上翅膀的想象已经随着理想、憧憬这些我们已经不好意思再提的名词一起消逝于无形了。然而,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在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希求真实,我们渴求日常的操作体验,但是,人类同样需要另一些心灵的给养。

小说总是把纷繁的任务和故事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山水画可以在固定的卷轴里展现近乎无限的自然意境,一尊雕塑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而一张照片足以凝固一段时间的印迹。或许,在这个停不下来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这些能够凝结想象的美。

事实上,黑白影像对我们的吸引力并不完全起源于我们对艺术的憧憬,在物质层面上,这种吸引力来源于我们复杂的视网膜结构。这是一件有确切科学根据的事情。想了解为什么我们的视网膜会喜欢黑白照片?在Lightroom4基础视频教程的第11章中,我会为你详细介绍,用专业的语言。现在,拿起你的相机,拍摄你面前的美景,回到家里,将它们转换为黑白影像,很多时候,结果将会大大出乎你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