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
2013-12-27
也许,有一天,什么?当然,如果我能够手握国产的数码单反或者单电相机,就好像很多年前大家都拿着海鸥与凤凰单反相机那般。
我最初想到这个问题是在去年新闻中报道日韩独岛争端的时候。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高调登上独岛,大量媒体跟随拍摄。然而一眼望去,尽是佳能尼康的产品。当时我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想来,我们报道钓鱼岛使用的设备大概也不是徕卡或者爱国者吧——我现在忽然明白为什么梅德韦杰夫在北方四岛上要用徕卡了——朋友,大概不是为了证明他有钱吧!
当然,经济全球化是趋势,也是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的优质模式。像愤青们动辄声讨你又为日本公司提供了多少子弹自然是可笑的,人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尽管在网上讲免费的话可以肆无忌惮。但是在有些时候这确实有点尴尬。韩国好歹有三星这个后期之秀,我们又有什么呢?
当嫦娥三号在月面着陆,当玉兔踏上月球,我又想到了这个问题,更不要说发生了12月26日的事情以后。褒也好,贬也好,中国在高科技制造方面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说侵权的人就不要再说了。你以为这么大个东西存在专利问题别人会袖手旁观?嫦娥三号都着陆了,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民族品牌的相机系统?曾经的海鸥和凤凰又在哪里?我尝试着打开海鸥和凤凰公司的页面。好吧,我一句话也说不出——那些老是为复古而心潮澎湃的从数码时代成长起来的人,看看,多么复古啊!
我并不了解相机产业,我也不懂相机制造,不过我想到了国产轿车的发展历史。在政策管制、市场怀疑以及合资与外资围追堵截的形式下,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民营公司短短一二十年走完的路令人敬佩。国人依然习惯性地质疑这些国产公司。与别人相似的是山寨,别人没有的是瞎折腾,总之但凡国产就是垃圾与不可靠的代名词。这样的观点我太熟悉了。当病人到医院来做检查,国外能做的我们不能做,那是落后;国外不能做的我们能做,那是骗人。
舆论总是如此,但是看看哈弗多少个月蝉联SUV销量榜首了?多少人捶胸顿足,也不能阻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步伐——我就纳闷了,中国公司收购豪车品牌你来的哪门子怨气?至于BYD那个商标,好在巴菲特是不懂中文的,人家也无所谓它有什么不好听的谐音。
好公司是在市场中走出来的,这是现代商业不能改变的规律。这些只有短短一二十年发展历史的公司可能确实与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存在差距,但是不能否认它们的努力与已经获得的成功。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回溯一下,这些民营汽车生产商生产民用汽车的历史也就差不多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在这些年里,这些公司从无到有,并且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汽车市场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而我们曾经辉煌过的国产相机又在哪里?它们为什么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什么也没有做?
按照李书福的说法,汽车就是一个壳子一个发动机加上四个轮子外带一组沙发。汽车当然没他说的那么简单。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当代制造业最尖端的技术,还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吉利和长城都是从无到有开始的汽车制造。无论如何,制造相机要比制造汽车简单很多吧!借用李书福的说法,相机不就是一个壳子加上一块感光元件吗?单电相机根本不需要复杂的光路设计!汽车都能靠自己捣鼓出来,相机有这么难吗?
大约除了非主流的三星与徕卡以外,在柯达宣布破产保护之后,今天的民用数码相机市场都被日本厂商垄断了。事实上,柯达活着的时候在数码相机市场也不是佳能与尼康的对手。与还在增长的汽车市场不同,数码相机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而且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走下坡路的市场。目前世界上能够实现盈利的相机部门只有佳能、尼康与徕卡这三家。这或许是没有人愿意进入这个领域的理由。但是,下降的市场恰恰蕴含着机遇与机会。上世纪末,谁又能想到在今后的十年里数码技术给相机市场带来的巨大活力?我们错过了。我记得在1997年我去上摄影课的时候,老师非但嘲笑数码相机,甚至还在质疑自动对焦!随着单电相机的兴起,我看到了另一重机遇。相机制造技术更简单、更依赖计算机与软件,单反结构的取消让制造成本和精密度要求都有所下降。这难道不是给我们的又一次机会吗?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佳能和尼康的很多脚步在我看来都没有踩对。这些传统相机制造商面对新的挑战看起来并不那么游刃有余。看看多少人抱怨佳能与尼康的策略,看看D800之后佳能和尼康做过什么让人真正感觉兴奋的事情。索尼倒是在不断用怪异的招数挑战它们,为什么我们就不能?
是否记得爱国者相机也曾经在早期风靡一时?这说明任何产品只要踏准市场的节奏,找到市场的需求,就总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我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那些为了爱好、为了理想能够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人,以及那样的企业。一个品牌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一个品牌的完善是需要市场检验的,但是你至少得有产品,然后得有一直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决心,时间才会证明你的价值。
十几年前买家电都是日本品牌,现在我基本都不考虑了。这并非是出于单纯的“爱国”,而是在各有取舍的情况下自然的选择——如果你的玩意儿一无是处,是没有人脑残到单纯因为“爱国”来买你的东西的。即使依然有很多人的白眼与鄙夷,不妨碍你的格力空调制热,不妨碍你的海尔冰箱制冷。即使那些开着神车(广义的,不单指大众)的人仍然会瞧不起你,也不妨碍你顶着大大的BYD和他们开在一条马路上。
家电与汽车,曾经几乎被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领域,我们现在可以有自己的念想。我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二十年后的事情谁也没法预料。但是,不管是格力、美的还是海尔,无论是比亚迪、吉利、长城抑或奇瑞,我总相信我们会有那么一两个真正世界级的消费品牌——也或许是迄今我们还没听说过的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我们的相机在哪里?
我并不抵制日货,我也不会因为谁买了日本的玩意儿而产生情绪。我只是看着嫦娥三号有点感伤。那几台登上月球的相机是谁造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让大家都享受到这些我们早已拥有的高科技,给我们一些选择?
这些年我日益明白,我们缺的其实不是技术,也不是单纯所谓的体制问题——在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有能够倔强生长的植物。关键是我们有没有那种期待破土而出的对生命的渴望。看着身边新来的同事刚一上班就要筹谋着到处借钱买房子,看着隔壁还没毕业的研究生也在谈房子,如果所有年轻人的脑子里都只有房子了,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也许我只有指望哪天王传福或者李书福那样的家伙想要制造相机了吧——从专业技术来看,李书福的可能是0.1‰,王传福毕竟是电子出生,大概是0.2‰。难道有一天我要拿着BYD牌相机出门拍照?好吧,如果有的话,我一定干,让那些人嘲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