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空气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外滩天际线

首页更新停留在7月12日,我算是给自己放了一个长长的假。在其他事情之余,忽略一下网站和公众号,给自己留有点休息的时间。这段时间的间隙,既源于临床工作的繁忙,也因为今年夏季上海在酷热之下,难得一见的澄澈天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多次带上相机骑车去了外滩和陆家嘴,并且四次沿着东岸绿道在黄昏以后来回骑行六十公里浏览了黄浦江沿岸的景色。于是在四小时环岛徒步以后跟东门岛民宿老板娘闲谈的时候,感叹有山有水的美景之余,也不得不承认即使在上海也有值得称道的、能够纵览风光的运动打开方式——浦江东岸的骑行——当然,那得是在病毒不把你封在家里的情况下。

我在周六看完一天门诊后跟对面办公室的教授抱怨头痛欲裂,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所以临床医生是很不容易的。看完一天门诊有多累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如果在满负荷看完门诊以后还能回家读书看文献、做研究,那非是有很大的毅力所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还能去高强度地骑行、高强度地摄影,也算是有点小毅力了。至于兼顾网站和公众号,那大概就是完全超出我精力和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了。坦率地说,在这样一个日益令人惊愕的社会现实中,如果不能在这个现代化城市中抓住一切机会在蓝天下驰骋,忽略所有来自外界的信息,恐怕不被逼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月1日我在办公室觉得天空异常清澈,云层便如带有天然偏振效果一般突出在天空外,而且不断涌起的白云位置很低,裹挟着对面的高层建筑。当时归因于可能来临的台风。第二天依然如故,下班后我到附近的公园和小桥看了看,意外发现路上跳舞的和快走的人多到疫情封控前我从来没见过的程度。不知道这样的好天气能有几天,所以7月3日晚上我去了外滩。简单来说,那么多年已经很久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外滩了。至于外白渡桥和陆家嘴的风情,过去一段时间因为我每天骑车到医学院上班,倒是也见怪不怪了。但是,好天气下的外滩风光仍然动人。而这座城市的生气在东岸绿道才更为浓烈。

彤云
彤云(华为P20PRO)
7月2日,眼见似乎又是一个极好的天气,我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小桥上张望了一番天空。就是这一张望,让我第二天去了外滩,然后乘了摆渡船,然后踏上了24公里的风景大道。而正是在那一天,我看到了公园外面的跑道上的人真是多到令人发指。我默默地想,如果有人胆敢统计一下数据的话,未尝不是一项出色的科学研究。
纪念碑
夜色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尼康D750)
7月3日,傍晚骑自行车到外滩。我对这张照片的喜爱并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突出的色彩和天空中清晰可见的云彩,而是70mm镜头下所显示的那么多外滩防汛堤上的游客。

在去外滩之后的一天,我乘了久违的摆渡船跑到了浦江对面。小时候,那个大型企业都还有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年代,我就经常乘坐摆渡船去父母的单位。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在船尾看螺旋桨激起的水花,对于发动机发出的噪声则完全无视。现在,摆渡船有了空调,声音也不像以前那么吵。虽然可以到二层船尾甲板观光,但是四周围起的空调外机,挡住了船尾的水流。一旦码头上的屏蔽门打开,助动车们仍然疯狂地一拥而上,似乎一下子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三十年以前。唯一不同的是当年攒动的是自行车,而拦在面前的铁门没有阻尼地快速开合,并且不会发出“滴滴滴滴“的警告声。

其昌栈渡口
其昌栈渡口(华为P20PRO)
7月4日,乘船从浦东会浦西,拍下这张夜色下的渡口。小时候每个礼拜都要在秦皇岛和其昌栈渡口往返,那时候浦东大道上开的公交车只有81路、82路和85路。还能想象当年无数自行车和上班的人挤满渡口的景象吗?

那天以后,我发现了东岸绿道这条从杨浦大桥一直联通到徐浦大桥的宝地。而上海的好天气居然就没断过,以至于每一次我在东岸绿道都能看到夕阳西下,都能观赏到不同的黄昏和夜景。而在夜幕降临之后,浦江两岸温暖的灯光所勾勒出的建筑轮廓,似乎在恍惚之间提醒我,这个在这座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城市在过去这些年里的巨大变化。尽管相比于在繁华城市的江边骑车,我更愿意在东门岛无人的山脊和海边栈道上行走,然而即使像我这种乐于亲近自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条绿道的美与时尚。

东岸绿道
东岸绿道
东岸绿道,是位于浦东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北起杨浦大桥,南到徐浦大桥,全长标识为22公里,实际测量大约24公里。一路基本都是塑胶路,有众多桥梁联通,没有红绿灯。一路上有许多望江驿可以休息和购买食品。
等候
等待(华为P20PRO)
7月21日,我第一次起过陆家嘴后继续往南。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骑到底。路上乌云压顶,遇上一场倾盆大雨。在绿道边的临江驿边躲雨,边毫无心事地呆看浦江对岸的风景和江上的过往船只。拍摄这张照片时,已经是暴雨的尾声。
东岸南墙
东岸南墙(华为P20PRO)
7月21日,在经历一场暴雨后继续向南。终于在晚上六点半的时候第一次到达绿道的南端终点,东岸南墙。如果以后这座墙能够拆掉,绿道能够继续延伸,我很愿意继续往南。

我同学说,这是一项会上瘾的运动。确实如此。一旦骑过全程,你就很难在半途停下来。其实我每次去都是抱着某个节点目标,最后却无一幸免地骑到东岸南墙才折返。因为你会顾念外滩东岸所见的万国建筑,你会憧憬南浦大桥北面那段曲折蜿蜒的蛇行,你会迷恋卢浦大桥在夜色下的妖娆,你会惊讶于在市中心居然有后滩公园那么大一片可以驻足的湿地,你会兴奋地发现居然能够骑车登上川杨河上如此恢弘的大桥,你会好奇地骑车穿过滨江的月季园。而到了这个时候,就一定无法抑制挑战一下三林绿地那几个坡道发卡弯的冲动,最终只有骑到徐浦大桥下的绿道尽头才能尽兴。

夕阳
川杨河大桥上的日落(华为P20PRO)
在整条绿道上,有一座最高的桥,横跨在川杨河上。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座气势恢宏大桥就是为了自行车和行人所建的。8月7日,因为出发较晚,所以到达川杨河大桥的时候,正好是夕阳西下,而那又是一个好天气。当然,这也意味着肯定要摸黑骑回程了。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我回家后买了一个自行车前灯。
后滩公园湿地
后滩湿地(华为P20PRO)
8月14日,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少停留,尽快骑完全程。即便如此,你总是很难无视路边多变的景色。从卢浦大桥往南,路上会越来越空旷,你甚至可以直接骑到后滩公园里面。无论穿行在后滩的湿地中,还是穿过前滩的月季园,最终你都无法停下自己的步伐。

如果你在四五点钟太阳依然当头的时候去,那么可以充分享受速度的刺激,在这条有曲折的弯道、有高低起伏的坡道、也有长长的大直道、人烟稀少的绿道上任意飞驰。而一旦华灯初上,不知从哪里来的人就纷纷汇拢过来。虽然经常有行人侵入自行车道,但是总体来说,大家都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既有穿着骑行服戴上头盔跨上公路车飞速左右腾挪的骑行爱好者,也有骑着共享单车的休闲者。小朋友们骑着自己的小自行车用力蹬着踏板。边上的跑步道上散步的和跑步的人络绎不绝。跑步者或快或慢地专注于自己的脚步,散步者三三两两边走边闲聊。随处可见的公园空地上,滑板爱好者们在练习极限运动的技巧。如果你喜欢热闹,那么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前面的广场上,几乎不打铃就无法安全通过;如果你喜欢自处,挂上耳机,绝不会有人来打扰你。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我看见身穿舞蹈服的姑娘在卢浦大桥的背影下安静地起舞;在天气晴好的黄昏,人们三三两两地或坐或站在大吊车的平台上,等候着落日后的晚霞和灯光点亮的那一刻。

卢浦大桥
卢浦大桥的夕阳(华为P20PRO)
8月14日,由于出发比较早,路上没有耽搁,因此回程骑了一半,天还没黑。我把车停在绿道边的廊桥下,走上这座天桥,正好看到夕阳从浦西的建筑后缓缓落下。
骑行
陆家嘴滨江(华为P20PRO)
8月17日,一个少见的多云天气的傍晚。终于带上亲爱的顾老师一起走完全程来回。还没到南浦大桥,意味着离终点还有四分之三的路……当然,还没有包括回程。

绿道边上有一些挺高级的临江饭店。很多次,在拉开的帷幕后,可以看到明亮的包厢,男男女女觥筹交错。得益于疫情,这些年商务宴请少了很多。尽管这些灯火通明的包厢或许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不过当我满身汗水从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骑过的时候,益发感觉我与里面那个世界的隔膜。在那个世界里,有摆盘考究的菜肴,有衣着讲究的客人,有难以买到的好酒,有你来我往的推杯,虚情假意间难觅真情,称兄道弟间都是利益。而在外面这个世界里,有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城市风景,有心无旁骛的运动者和休闲者。老人与小孩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沉浸在不同的快乐里,身穿紧身运动服的姑娘们则旁若无人地在你身边性感地跑过。汗水与香水的气味在空气里飘散,大声的吼叫和窃窃私语也都在空气里消融。唯有两岸勾勒着现代城市轮廓的灯光和绿道上、公园里无数呼吸着现代气息的人们凝结在上海的空气里。

滨江跑步
滨江的空气(尼康D750)
7月4日,我离开陆家嘴后沿着绿道往杨浦大桥骑行,那时候我还没有想到不多久自己就会骑完全程。但就是那个夜间,滨江绿道上自由和清澈的空气,听不清的闲言碎语,还有穿着短裙和紧身衣的姑娘们,让我日后一次又一次来到相同的地方而乐此不疲。

当你在疯狂的世界里生活了半年以后并且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来到这个外面的世界,才会发现,那些无孔不入的空气,是永远无法被禁锢的!人性的光辉,虽然在历史的许多节点都曾经黯淡,却从来未曾在人类历史的场合中失去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