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Z50与镜头规划图:我对DX的失望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尼康Z50

Z50是尼康Z系统的第一台DX格式相机,不知道为什么要起Z50的名字,而不叫Z5或者Z3,也许是区别DX与FX定位。Z50带来了DX相机的未来,这是一件好事,因为DX是一个可以与FX差异化并存的系统,我不希望尼康放弃DX。但是,尼康的Z50和最新发表的Z镜头规划却让我有点失望

尼康在Z50的一幅宣传照片上写了“insanely small, amazinely bold”,说明尼康的用意是打造一台小巧而强大的相机。事实上这和尼康对D3500和D5600这些相机的宣传异曲同工。与Z6和Z7相比,Z50在体积上虽然小得有意识,但是重量上减重了不少。早先认为Z50是一台微单版本的D7500,而实际上可能Z50的定位在D5600和D7500之间。

在微单市场上,Z50对标的是索尼A6400和富士X-T30这个级别的相机。这样看的话Z50的定价可以接受。Z50配备了两个指令拨盘,基本继承了尼康Z系列的操作。如果Z50的定位相对偏入门的话,那么和D5600相比,在双指令拨盘操控方面,它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混合自动对焦系统可以在取景器和液晶屏取景的模式下都获得流畅的对焦,这是微单相机的固有优势。加上不错的做工和不到400克的重量,以上几点已经可以让我考虑Z50作为一台便携相机的选择。

那我的失望在哪里呢?

便携和性能在相机的设计上似乎是一个难以平衡的跷跷板。我总认为在数码时代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得更好,然而我依然在苦苦追寻。微4/3系统拥有巨大的镜头体积优势。我一度认为E-M10系列加上几支小镜头是最佳选择。9-18/35-100都是一百多克的镜头,但是覆盖了广角到长焦的焦段。使用微4/3的问题在于成像质量与全画幅的差别太大。1600万像素的微4/3传感器在画质方面尴尬地与2000万像素的1英寸CMOS有点难分难解。而奥林巴斯在入门相机方面不愿意植入混合对焦系统让相机的易用性大幅下降。因此,这半年我转而看了一些我曾经以为自己再也不会买的便携相机,尤其是佳能G5 X II上市以后,我一度以为这会是我下一台要买的相机。

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对于重量和体积会这样关注。我确实背着全画幅相机——可能不止一台——与镜头去过不少地方,半个月前还试过背着D810、24-70mm f/2.8、70-200mm f/4爬黄山……嗯,这个倒是不算什么,我还没说我头上还扛着我女儿了是吧……但是,如果你走一些强度更大的路线,或者在并不以摄影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的过程中,那么相机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这就是为什么更多的人会偏爱手机摄影的理由——我不认为是价格因素,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另开一篇文章专题讨论。

相机的负担和它所能产出的效果应该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也就是当相机的负担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可能会更愿意带它。假如我明天去走七尖穿越或者千八穿越,我肯定不会带D810,我也不会带D750,尽管它比D810轻。我为什么不带奥林巴斯?因为我觉得它所能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它的负担。所以我其实没有合适的选择。

APS-C应该成为便携、高画质的最佳画幅,这就是我自己对APS-C的定位。相比1英寸底,APS-C的画质足够优秀。当代2400万像素的APS-C传感器在成像质量上接近全画幅,与微4/3明显拉开差距。而因为底小,镜头也可以做得小,系统体积就可控。

在单反相机时代,佳能和尼康都没有真正做好APS-C的小型化,尤其在镜头方面。在微单相机领域,富士虽然有完善的APS-C系统,但是我认为富士也没有将重点放在系统小型化上,有不少富士镜头完全可以做得更小、更轻,比如XF 10-24mm。索尼也是一样的问题,在APS-C方面小型镜头选择很少。

尼康Z镜头规划图

来看Z50。尼康DX镜头最大的问题是,造了一大堆难以辨识的18-xxx变焦镜头,但是没有有层次的DX镜头选择。近几年,10-20mm AF-P这样的镜头出现是为数不多让人看到DX系统价值的案例。看起来尼康在Z系统上并不想改变很多。Z系统到2021年规划的DX镜头除了已经发布的16-50mm和50-250mm以外,只有一支18-140mm。

16-50mm镜头重量是135克,这是一支相当轻的套头。如果画质能够达到尼康Z系统既往的标准,确实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不喜欢f/6.3的光圈设计。如果做成f/4-5.6,甚至f/4.5-5.6是不是会更好?50-250mm重量405克,覆盖等效75-375mm焦段,以焦距来看重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为什么不考虑一支重量同样在200克以下的50-135mm镜头呢?甚至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一支素质可以接受、重量和16-50mm类似的55-120mm镜头呢?

尼康Z系统的14-30mm镜头异常轻便,虽然光学素质存在瑕疵,却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全画幅超广角镜头。利用Z卡口的优势,DX幅面如果能制造一支轻便的超广角10-20mm,在现有10-20mm AF-P基础上减重50%,那是多么诱人的选择。尼康在将近二十年的DX历史里,只设计过35mm一支“正常”的定焦镜头!是不是在DX重新起航的时候,优先考虑一下定焦?12mm、16mm、35mm、58mm?光圈甚至不需要是f/2.8,哪怕f/4也可以,只要做得足够小、足够便携!

至少在这次的规划图中完全没看到。也许等到2021年以后,我们能看到尼康对DX的重新思考。我认为尼康并没有真正去做他所宣传的“insanely small”,不然50-250mm这支镜头就不应该出现。这是我对Z系统DX的一个失望,当然我希望也许这只是因为我没有看到未来而在当前这个节点所产生的不正确的失望。

我的另一个失望是Z50没有配备IBIS(机身防抖系统)。我认为IBIS应该成为微单相机的标配,索尼带了个不好的头,尼康学了个坏样。我不知道如果取消DX镜头的VR系统,是不是能进一步简化设计并且减重,但是至少尼康所有其他Z系统镜头都是没有VR系统的。这导致在Z50上用其他Z镜头都是没有防抖的!我认为这是尼康的错误决定,因为本来单凭IBIS一点,Z50就能胜过A6400。

从某种程度来看,我怀疑尼康的用心程度。因为竞品没有IBIS,所以我也取消IBIS。因为索尼有16-50mm,富士有15-45mm,所以我也做一个小巧的16-50mm。那为什么不能“创造性”地率先造一个小巧的长焦镜头呢?因为索尼是55-210mm,富士是50-230mm,所以我来个50-250mm?

我真心希望DX可以与FX差异化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弥补富士和索尼目前在APS-C领域尚有的不足,而不要成为尼康卖FX的跳板。对我自己来说,我也确实需要一套小型而高素质的系统来应对一些高强度的旅程。我依然对尼康Z系统的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