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5-10-26
这个月我分别在武汉和上海做了两次摄影讲座,题目为《摄影与视界》。听课对象不同,前者是大学生为主,后者是中老年朋友为主。关于这两次讲座我还有很多要说的,会陆续发布在网站上。对听众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对我自己也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这是布局图标签的题注讲座中我所强调的是日常与非常的碰撞,现实与虚构的平衡。关键的一点是,你为何要举起相机(手机也可以)拍摄照片,又为什么会喜欢摄影?
我认为,摄影之所以有意思,照片之所以值得珍藏,是因为照片背后所留存的记忆。我很欣喜地看到在我讲这些话的时候有不少听众会心地点头,尤其是在上海讲座中坐在前排两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这让我意识到,那种愿意用心拍摄照片,并且希望从摄影中寻找意义的人不是小众,至少不是孤独的几个人。很多人在寻求美丽照片的时候真正在寻找的是那份值得记忆的历程,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经历映现到自己的照片里。
我在两次讲座中都举了这个例子。这张照片也许从任何方面来看都不是一张出色的照片,虽然看起来还不错。它很普通,可能是任何山谷中的任意一条山涧。然而,对我来说,它的背后是秦岭,是佛坪,是凉风垭,是瓦房沟,是自然之友,是我曾经在北京与梁从诫先生的一面之缘,是那个宁静得只剩下水流声音的清冷早晨,是那条没有人烟的山间小道。你为拍摄照片做出的努力,你为到达某个地方所付出的心血,照片背后所蕴含的回忆难道不是照片最能打动你自己的地方吗?
翻看自己过去的留影,或者相片,你是不是总是会联想到某一段特殊的经历?当年我在那个地方如何如何,谁谁和我在一起,我们怎样怎样。浏览儿时留下的影像,父母是否也总会为你描述当年那些依然留存在记忆中的故事?
真正值得怀念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照片背后我们所眷恋的过去。从日常与非常的角度来看,照片的拍摄与处理无非是让照片的基调能够符合当我们怀念那段历程时所有的心态。你怀着明快愉悦的心态,还是一种略带感伤的追忆,抑或难以描摹的心绪,这些情感需要你通过光线、快门、光圈、影调、色调等等技术来融入到照片里面。只有值得记忆的经历才会带来值得珍藏的照片。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兴趣在摄影,我们没有任何,没有雇主,没有人强迫我们完成工作,没有照片我们依然能够生活。因此,如果你没有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是不是因为你的拍摄对象,你的拍摄经历没有足够的魅力在驱动你的摄影呢?
我知道,大多数人依然希望听到简单而机械的摄影技巧或者说方法。无疑,这是需要的。可是,当有人因为我对于摄影的理解而颔首,当有人在课间认真询问我关于“为什么摄影不能反映真实世界”的那张PPT,我发现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在规划讲座的时候,要点是“入门”,而不是“基础”。所谓入门,就是要从根本上理解与认识摄影活动,告诉自己到底是否喜欢摄影,为什么喜欢摄影,我能用摄影来做什么,我能从中获得什么。
听众的反应对我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很多时候我们会过于忌惮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那些情感、回忆以及所有由此引发的细腻思绪是否会不合拍。事实上是我过虑了。我们经常错误地估计别人,这也许也正是这个社会越来越没有人愿意谈理想、谈信念、谈情感的原因,因为我们觉得别人都只在意钱,在意快的东西,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讶异于在武汉说到川端康成的时候居然有那么多人会立刻说出《雪国》,我也没想到有那么多中老年朋友会对我关于摄影意义的表述如此认同。
既如此,我也不用掩藏。摄影绝不是去寻找某种感觉,不是去模仿某种风格,更不是猥琐地对着丝袜长腿放一阵机枪。恰恰相反,摄影是你记录真实感觉的自然过程,而风格是你的情绪与性格在记录过程中的自然流露。有记忆,有感觉,有情绪,然后才会有摄影。把这些东西融入到你的照片中,这是你需要的技术——我们追求的不是大光圈、浅景深、高感光度,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用合适的技术,让那份隐藏在相片中的记忆变得更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