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性价比的角度选择数码相机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熟悉我的读者知道,在数码相机的选择问题上,我一直把性价比放在比较高的位置。我认为考量性价比没有什么羞耻的地方,你可以把它看做穷人的处世法则,也可以看做一种和经济状况无关的生活态度。一方面,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大笔闲钱可以挥霍,所以我会很在意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物有所值”是购物获得快感的一个重要前提,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这两年我一直模糊地意识到数码相机的价格形成体系在改变,或者说一些产品的价格在上升、性价比在下降。通过写作今年11·11推荐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在讨论性价比之前,我想首先澄清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性价比与价格是有关系、但并不相同的概念。A商品的价格是3000元,B商品的价格是8000元,这不代表A商品的性价比就比B商品高。简单来说,性价比是“性能比价格”,所以绝对低价不等于绝对高性价比。而如何评判性能也就成了评价性价比最让人头痛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都不同,很难找到客观的指标来做统一标准。
我主要采用京东自营商品的价格来对商品价格进行横向比较,并且尽量通过这篇文章把我自己对性价比评判的标准写清楚。每个人对性价比的判断标准都不同,所以我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我相信这篇文章也会为一些读者在选购器材时提供新的思路。
我在文章最开始为大家罗列一组相机,你不妨对这组相机的性价比做出自己的评判,然后在看完文章以后再来做一次评判,看看是否会有所区别。
- 奥林巴斯OM-D E-M1 Mark II:13500 (按2000美元发布价折算成人民币)
- 尼康D500:11499
- 尼康D750:10199
- 索尼A7 Mark II:9999
- 富士X-T2:10790
- 索尼A6500:9799
- 佳能EOS 7D Mark II:7999
- 佳能 EOS 6D:8499
- 尼康D610:7298
- 尼康D7200:4799
- 奥林巴斯 OM-D E-M10 Mark II:3999
- 尼康D3300:2090
画幅是决定价格的第一要素
评判相机性能有不同的维度,这取决于使用相机的方法、场合以及个人技术的熟练性。当我评价相机性价比的时候,首要因素是相机的画幅。一句话:画幅越大的相机,价格应该越贵。不妨承认这一点,这句话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主要动因之一。
佳能是数码相机市场份额的领跑者,佳能为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做出了很多贡献。佳能的Rebel系列第一次把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降低到普通认为的“消费级”水平,佳能的EOS 5D第一次让全画幅单反相机成为普通摄影爱好者可以企及的目标。如果回到2005年,EOS 5D的发布是震撼性的,因为全画幅相机在那个年代如此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那时真正能买到的全画幅相机只有佳能EOS 1Ds系列,尼康甚至都没有全画幅相机。
5D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数码单反相机,但是从性能角度分析,它甚至不及当时的EOS 30D,更不及2007年发布的EOS 40D和尼康D300。它享受的是全画幅溢价。这些年,全画幅相机越来愈多,而且全画幅相机的性能都非常出色,在这种情况下全画幅的溢价却越来越少,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半画幅相机的整体性价比在降低,尤其是半画幅无反相机。
你不能跨时代去评价相机的性价比,比如你不能用今天的D500去评价2007年的D300。同样价格购买的产品,今天的性能理应远好于10年前,这是数码产品市场的真理。然而你可以用同一时代的产品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估相机的性价比。
例如,2007年,D300和EOS 5D的价格很接近。在当时的情况下,EOS 5D是基础性能+全画幅的组合,D300是旗舰性能+半画幅的组合。性价比评判的困难在于这两台相机的性能配置差得实在太远。然而,考虑到D300发布在EOS 5D之后两年,而且此后D300价格的下滑和5D价格的坚挺也证明购买全画幅的EOS 5D在性价比上可能要略优于D300。
2016年,我们可以比较这样一组相机:
- 奥林巴斯OM-D E-M1 Mark II:13500 (m4/3)
- 尼康D750:10199 (FF)
- 富士X-T2:10790 (APS-C)
- 索尼A7 Mark II:9999 (FF)
- 索尼A6500:9799 (APS-C)
- 佳能 EOS 6D:8499 (FF)
- 索尼A6300:7699 (APS-C)
- 尼康D610:7298 (FF)
我在7000元以上选取了8台相机,全部是产品线上的当代产品,而且也都是在售的主力机型。索尼A6500和奥林巴斯E-M1 II是新发布的机型,因此可能有一些价格水分。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价格排在倒数第一和第三位的居然是两台全画幅相机。
毫无疑问,EOS 6D和尼康D610在性能或者说“科技”上与A6500、E-M1 II等相机可能有差距,然而这种差距早已不是EOS 5D和D300之间的差距。索尼A7 II、D750、X-T2和A6500四台相机价格相仿,性能相近,各有所长。但是,前两台是全画幅相机,后两台是APS-C相机,这其实足够说明问题。
我知道很多人会质疑,难道半画幅相机就应该卖得比全画幅便宜吗?我的答案是:是的,应该便宜。因为全画幅CMOS的制造成本显然更高,而CMOS是相机制造中单体成本最高的部件。我喜欢用极限的思路考虑问题。如果你对m4/3、APS-C、FF的价格梯度存在质疑,那么想象一下中画幅相机。最便宜的中画幅数码相机是宾得645Z,它的价格超过4万元!
中画幅相机卖得贵有定位的问题,也有市场容量的问题,但是这对我们评判性价比是一个良好的参照。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参数可以评价相机的价格,然而我想把问题简单化,所以我认为画幅是决定性的因素。D300和EOS 5D是一组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比较。即使D300在性能方面强悍到EOS 5D无法望其项背,画幅依然决定了5D可以卖得比它更贵,我不认为这个定律今天应该被改变。
于是,当我评价相机性价比的时候,我会看看在同价位我能买到什么产品。索尼A6300无疑是一台非常优秀的相机,但是我发现居然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尼康D610,用高不了多少的价格买到佳能EOS 6D,我的结论是要么佳能和尼康定价过低,要么索尼定价太高——D610和6D虽然没有那么多“黑科技”加身,可是它们早已不是5D那种只靠一块全画幅CMOS来卖的相机了。同样,无论E-M1 II有多先进,一台m4/3相机的价格要卖到超过索尼A7 II、尼康D750这些优秀的全画幅相机,并且接近尼康D810的价格,它的性价比注定是很低的。
必须强调一点,我并不是说m4/3系统不好,或者说APS-C系统不好,这篇文章的关键点是性价比。性价比的意义在于撇开所有情感因素,你以同样的价格买到的不同产品到底谁的性能更好。如果我用10000元买相机,我肯定会选择A7 II和D750,而不会是X-T2或者A6500,尽管我也会羡慕A6500小巧的体积、强悍的视频拍摄性能以及X-T2漂亮的外观和直观的操控。
今天市场上并没有性能很差的全画幅相机,因此当半画幅相机卖得和全画幅相机一样贵甚至远贵于全画幅相机的时候,我认为半画幅相机的性价比是很低的。这不代表这些相机不好,不代表你不能买这些相机,只能解释为你买这些相机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
根据CIPA数据和各公司的财报,2016年佳能在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的份额将提升到47%,尼康则下降到29%(索尼为14%)。尼康在可换镜头相机市场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尼康1系列的失败。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尼康1是被严重低估的相机,因为尼康1有非常出色的自动对焦性能(相对于其他无反相机而言),是便携性和性能的良好结合,这都不能带来市场对它的肯定。我始终觉得尼康1的失败在于用APS-C相机的价格来销售1寸相机,而且市场上有那么多APS-C相机。假如尼康一开始就给1 V1定一个3000元的价格,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结论是,画幅对于价格是决定性的。
加光环是降低性价比的有效手段
既然画幅理应是决定价格的首要因素,为什么很多半画幅产品可以卖得那么贵?为什么m4/3幅面的E-M1 II敢于卖到接近D810的价格?因为E-M1 II拥有奥林巴斯最新的Dual FAST自动对焦系统,它可以在自动追焦下实现18fps连拍,它的5轴防抖系统能够把防抖效果提升到5.5档,它拥有拍摄4K视频的能力……
这两年的发布会上我们经常看到厂商宣称自己的产品拥有“最快的自动对焦速度”,并且看到各种新科技名词,各类绚丽深奥而难以理解的功能名称。毫无疑问,给产品加持各种技术和特征,只要宣传到位,都是增加产品价格的合理手段,这就是我所谓的加光环。这些特征越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或者市场的口味,它们带来的产品溢价也就更高。
耐久光环
“耐久光环”是无反相机普遍装备的技能——我们拥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你可以携带我们更久,去到更远的地方。小型化和轻量化是无反相机的主要卖点之一,也是无反相机这些年抢夺了不少单反相机份额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同样可以考察一组同一产品定位的相机:
- 尼康D7200:4799
- 佳能EOS 80D:6299
- 富士X-T2:10790
- 索尼A6300:7699
- 奥林巴斯 OM-D E-M5 II:5999
所有产品都是各品牌同幅面产品线上的次顶级产品。毫无疑问,轻量化和小型化带来了极为可观的产品溢价。本质上,无反相机看起来性价比低是因为许多用户对便携的要求非常高,使得性能上居于劣势的产品只要在便携性上占据明显优势就可以获得很高的产品溢价,你在便携性上花的钱多了,在性能方面花的钱就少了。便携性属于一种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特性,也是大多数用户购买无反相机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邪恶光环
速度永远是数码相机的卖点,无论究竟有多少用户需要这么快的速度。这些年有多少无反相机在发布时宣称自己的自动对焦速度是世界最快?保守一些的会说是同品类中最快或者同品牌中最快——做到后面一点好像并不太难。奥林巴斯E-M 1 II可以在自动追焦模式下实现18fps连拍,无反相机已经普遍把连拍速度极限提高到了顶级单反相机都无法企及的程度——毕竟,少了反光镜的动作很多事情都变成了可能。
如果你用过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就知道当时的相机反应速度有多慢。无反相机在对焦、反应速度等方面也一直弱于单反相机,这是非常实际的体验。也许你觉得仅仅几十毫秒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那只说明你没有过比较。这种差距这些年在缩小,甚至变得真的可以忽略。反复宣称自己的速度有多快——开机、对焦、追焦、连拍、存储、快门——是说明相机高级程度的有效手段,可以看一下富士、奥林巴斯和索尼的发布会,无不如此,更不要说D500和7D Mark II这类高速相机。
对焦速度也好,响应速度也罢,原本都是实实在在的性能。问题在于不少产品现阶段对速度的宣传是过度的,或者说名不副实的。他们用+2的定价卖给你+1的产品,从而造成性价比降低。本质上,与“耐久光环”不同,“邪恶光环”更多不是出于消费者的需要,而是出于市场的口味和市场策略,并且邪恶程度要打上大大的问号。过于激进的宣传和粉饰虽然是掀起市场涟漪的有效手段,但是实际效果往往要打折扣——好在大多数用户对实际效果是迟钝的。
辉煌光环
我用“辉煌光环”影射高科技配置。作为数码消费品,数码相机厂商喜欢用高科技来包装自己,索尼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索尼的黑科技粉丝很多,也很有效。但是如我之前说过的,纸面上的承诺不代表实际效果。打个比方,我为相机配备了10项黑科技,其中可能有2项达到我的宣传效果,5项差强人意,还有3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然而凭借高大上的包装,厂家就能够以更贵的价格带点虚假宣传地将产品卖给你。
举个最粗暴的例子。索尼是最早在相机内置入App的厂商之一,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是感觉回到了中学里上电脑课时操作DOS的软件体验。所有相机内置的所谓App大多被证明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宣传而已,尼康SnapBridge是最新的例证。如果相机制造商真正能够把互联性做好,我相信相机市场的格局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然而这并不影响厂商用非常美丽的画面来包装这些非常糟糕的“高科技”。
又如,相机制造商喜爱用各种夸张的语言和名词来命名自己的功能,比如奥林巴斯的Dual FAST(看起来就很快),索尼的4D追焦,松下有DFD,等等;相机制造商也经常堆砌对焦点数量、覆盖范围等参数。只是名词要转换为实际的价值才有用。
高科技给相机带来了很多附加值,比如我们现在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全画幅,买到4K,买到性能更好的相机,这都是事实。但是,客观上很多名不副实的高科技推高了购买成本,降低了相机的性价比。
专注光环
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容易产生产品溢价,因为精神需求永远高于物质需求,不然奢侈品就不会有市场。富士X系列是以风格致胜的典型。把富士X100放到30年前恐怕不值一提,因为当时大多数相机都是这个样子;而今天却打上了复古的标签,真可谓风水轮流转。凭借复古的风格(当然,在复古外观下装进了现代化的电子装置以及非常合理的操控布局),富士在无反相机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也成为了富士相机的标识。很多用户认同富士的观点,他们就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这些蕴含着风格的产品。
同样,索尼一直专注于把最先进的科技塞进自己的相机,以革新者的面目出现,深受年轻科技爱好者的追捧。一提到索尼相机,就会想到黑科技,想到视频,想到4K,这就是索尼成功的地方。这些专注性带来的理念认同感会“感化”一批铁杆用户,使你很容易直接为这种理念买单
品牌溢价是双刃剑
除了各种光环,品牌溢价是另一个影响相机性价比的因素,但是品牌溢价是一把双刃剑。所谓品牌溢价,是指在性能相仿的情况下,A品牌可以比B品牌卖得更贵,并且被市场所接受。如果让我按品牌溢价高低排序,现阶段的情况大致是:
- 索尼
- 富士,奥林巴斯
- 佳能
- 尼康
- 松下
- 宾得
很多人印象里索尼是数码相机市场的搅局者,低价是它的市场手段。曾经是,但是已经不再是了。看一下索尼的相机,无论最新几代的RX100系列还是A6300、A6500,我认为索尼产品有足够高的产品溢价。即使全画幅相机A7系列,比较一下佳能和尼康,也早已脱离廉价的范畴,更不要说索尼镜头。索尼产品的溢价得益于索尼的进取、高科技配置以及市场的认可。
紧随其后的是富士和奥林巴斯。富士与奥林巴斯的溢价主因在于它们独特的风格。富士和奥林巴斯的OM-D系列在可换镜头相机市场依然属于相对小众的产品,这也是厂商敢于定一个较高价格的理由,因为它们对于总量的需求不是太敏感。
事实上佳能理应是溢价率最高的厂商。根据CIPA的测算,佳能2016年在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的占有率可能达到惊人的47%,也就是说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可换镜头相机市场。佳能吃亏在DSLR是它的主要产品线,而市场给予单反相机的溢价要低于戴上新技术帽子的无反相机。然而比较一下佳能和尼康相机,很容易发现佳能产品有很高的溢价率。
尼康在一个萎缩的市场丢失了市场占有率,它和佳能的市场占有率差距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这就是你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尼康相机的重要理由之一。因为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尼康的品牌溢价能力降低了,定位比80D更高的D7200甚至只能卖到前者3/5的价格,对尼康是一种遗憾,对消费者则显然是一种激励。
松下与宾得因为市场占有率更低,溢价率也就相应更低。所以你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优秀的产品,比如松下的GH4,宾得的K70等。
品牌高溢价推高了产品价格,降低了性价比,但是之所以能够高溢价说明市场的认可,说明品牌未来的发展有更好的保障。品牌溢价率低说明该品牌的内在价值低,代表产品的未来发展受到质疑。事实上,对于只购买套机的用户来说是无所谓品牌未来的;只有构建系统的用户才会关心品牌的延续性和未来发展。所以,高溢价产品在低性价比的同时却隐含了其他保障,低溢价产品虽然看起来性价比高,却暗含了潜在的风险。
单反相机的性价比普遍高于无反相机
单反相机是旧时代的象征,无反相机是新时代的代表,世间只闻新人笑,所以无反相机具有独特的溢价空间,尤其是那些充满风格、科技感和装备丰富的无反相机。尽管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不过这是目前市场的普遍认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你可以用相当便宜的价格买到功能极为强大的单反相机。
我把今年11·11相机推荐文章中提到过的一些相机罗列在这里:
- 尼康D810:14799
- 奥林巴斯OM-D E-M1 Mark II:13500
- 尼康D7200
- 尼康D750:10199
- 索尼A6500:9799
- 佳能EOS 7D Mark II:7999
- 索尼A6300:7699
- 佳能EOS 80D:6299
- 奥林巴斯OM-D E-M5 Mark II:5999
- 尼康D7200:4799
- 富士X-T10:4499
- 尼康D7100:3699
- 索尼A6000套机:3999
- 尼康D5300套机:3199
- 富士X-A2套机:3099
- 尼康D3300套机:2679
- 松下GF8套机:2699
这里有些是新品,有些是正值壮年期的主打产品,有些是具有大幅优惠的产品末期,我所比较的只是价格。在同价位的产品比较中,单反相机在性能和画质方面基本都胜于无反相机,你购买无反相机获得的是便携和某种理念的附加值。这种趋势在低价产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如果你希望购买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又是对价格很敏感的用户,单反相机是比无反相机更好的选择。
如何平衡性价比和自身需求
在现阶段市售的所有可换镜头相机中,我个人认为尼康D7100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如果今天我要买一台单反相机,我会买D5500而不是D7100。是不是很矛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不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择,因为你必须明白自己的需求,再去平衡性价比。
我们当然都希望购买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但是不能因为性价比而忽视自己的实际需求——因此我经常说,最麻烦的是很多人其实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我平时使用D810,尽管D7100性价比非常高,但是我实际需要的是一台轻便型的相机,所以我会选择D5500。D5500的性价比自然不及D7100,然而它依然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并没有那种买来后觉得“很贵”的感觉,所以我可以接受D5500。
所有购物都是理性和冲动的混合品。有些相机可能性价比奇差,但是你买来以后也足以获得某种视觉或者触觉上的享受,或者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很难说性价比高就是决定购买的唯一因素;只能说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性价比都是我们选择购买相机时的重要指标,而这篇文章的意义正如标题所述:如何从性价比的角度选择数码相机——你是否注意到,我刻意没有把标题写成“如何购买性价比最高的数码相机”。
如果你把性价比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以下是找到性价比较高相机的四条原则(假设你购买相机的主要目的是拍摄照片而不是视频):
- 选择单反相机;
- 选择产品线上依然在售的上一代产品;
- 选择产品溢价率相对较低的品牌;
- 在你拟购买相机的价格水平上,无法买到画幅更大的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