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南高峰踏青随记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南高峰

花港公园的大门朝向苏堤,对面就是西湖游船码头,这里是西湖边上最拥挤的地方之一。从南山路拐进苏堤,一直到花港公园门口,总是水泄不通,节假日走路都是随着人潮起伏,还得时时避让络绎不绝的观光车。这也难怪。无论是否对观鱼有兴趣,花港之美,在于西湖,都是屈指可数。穿过花港公园,便是拥挤的停车场和长年如同停车场一般的杨公堤。杨公堤对面,沿着八盘岭路继续往西,人流逐渐减少,便有了一番“三台梦迹”的味道。

西湖西进工程打通了乌龟潭,南接赤山埠,在八盘岭路上南望,高大的九曜山下是宁静的乌龟潭碧波,此处即被命名为“三台云水”。三台云水是西湖周围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离开杨公堤只是几分钟的脚程,却拥有与花港的熙攘截然不同的宁静与安逸。

三台云水

走完八盘岭路,穿过西面的三台山路,你便进入了一层更为静谧的空间。八盘岭路仿佛一条连接喧嚣尘世与安宁心境的通路。道路两边,两个大相径庭的世界。早晨,在六通宾馆周围闲逛,被数条“钢板”固定的千年唐樟安静地蛰伏在茂密的森林里。西湖边已是百花竞艳的时节,尽管野花随处可见,可是徜徉在这清晨的森林中,满眼都是绿意葱茏,似乎天地间只有绿这一种颜色。

唐樟

我虽常到三台山下,但是对于三台山路西边这片区域却始终模模糊糊。六通宾馆的声名一直听说,因为但凡说到攀登南高峰,总免不了提及“六通宾馆旁”云云。这次晚上在六通宾馆住宿一夜,也是为了方便。宾馆内的册子详细介绍了六通宾馆的发展历史,其旧址即为六通律寺与法相寺。宾馆内的设施如与今日后起的五星级酒店或者网红民宿相比,那是已显陈旧。然而,宾馆的历史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却显得与众不同。

与八盘岭路隔三台山路相对的是法相巷,法相巷到底就是千年唐樟,旁边则是六通宾馆。这棵据说被雷劈开的古树,十三年前我们来看时还是枝繁叶茂,但是此次却似乎毫无生机。女儿说为什么不给它装一根避雷针,我说树木高大,自己倒成为了避雷针。于是想到一句民谚,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改为雷必劈之,倒也应景。

唐樟边上新建了樟亭,复建了留余山居等建筑,在晨曦的氤氲中颇能给人一种时空穿越的怀古之感。气象预报清明节的杭州大幅降温并下雨,幸运的是气象预报完全失准。虽然天气尚有些阴冷,地上略显湿滑,空气中弥漫着薄雾,好歹是没有下雨。上一次登南高峰,也是朦胧。话说回来,在西湖西面的山脊上行走能够逃脱雾霭的机会属实不多。

樟亭 留余山居

南高峰与北高峰并称双峰,而其实在高度方面两峰差别很大。此外,南高峰更近西湖,而北高峰则在西北,与石人岭、龙门山等西湖西面的高大界山连为一体,两者在地理位置和形制上都有很大区别。北高峰更有雄浑质感,而南高峰则偏于秀丽古朴,有一种深藏不露的美。

登南高峰一般可从西南或者东北。南高峰西南下山可到满觉陇,六通宾馆则位于南高峰的东北麓,北临五老峰。走到法相巷底,就会触发保护森林的自动播报,这倒与记忆中的相同。顺着石阶向上,路边绿树环绕,大树参天。半山腰上有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纪念墓园,名为“血园”。围绕墓冢的墙壁上刻写着牺牲将士的名字,许多只有名姓,没有生年、籍贯等其他信息,相信还有更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对于烈士的祭奠总是惹人珍惜今日的来之不易,对于战争的记叙无不是以揭露战争的残酷为目的,可惜这似乎从来不曾并且日益不再成为教育与宣传的主流。

登南高峰山路 登南高峰山路

穿过连片的茶园,山路的左侧豁然开朗,对面一峰拔起,峰顶的亭子清晰可见。那应该是贵人峰顶。贵人峰虽不高,但是四面开阔,峰下即为虎跑,也称虎跑后山。从虎跑到贵人峰顶石阶陡直,由此继续往南,则可经头龙头到达六和塔。

登南高峰山路

经过南高峰牌坊后,路右侧有一个观景台。站在这里向东眺望,可以看见三台山下或隐或现的建筑,花港公园向湖中延伸,并与苏堤交汇。远方,雷峰塔和城隍阁模糊在中午的薄雾里,视线尽头则是繁华的杭城。如光线良好,此处当为瞭望西湖的绝佳观赏点。从这里再走几分钟,就到了南高峰顶。峰顶据考古时有寺塔,今人修建了一处骋望亭。骋望亭坐在岩石之上,一半悬空,颇有一种灵动的风姿。骋望亭以西有一处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往南可以眺望满觉陇,西侧则是翁家山风篁岭一带。白墙黛瓦的建筑点缀在连山的茶园之上,近处是南高峰茂密的层林,远方则是起伏的群山。清明时分,正是采摘茶叶之时,这漫山遍野的青葱,也正是西湖群山最美丽的时节。待到金秋时节,满觉陇和翁家山,那又是丹桂飘香的另一番气息。

从南高峰俯瞰

南高峰顶的风景在印象里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痕迹,回家翻看老照片依然不知是为什么。只能理解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或者不同的心境与见识下,所产生的差异吧。从骋望亭出发,向西南下山有两条路,一条是直接从骋望亭而下,另一条则是折回上山时的观景平台往下一些,走向西南的岔路。2009年其实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从烟霞洞和唐樟处上山,一次是5月一次是10月,奈何岁月久远,加之当时对于方位颇为模糊,早已经记不得当年的线路,所以就顺着骋望亭边上的台阶下行。

西湖群山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其不单调。如果你走过凤凰山-玉皇山一线,就会深有感触。印象里,这些城市周围的山无非就是单调的次生林而已。杭州却并非如此。从六通宾馆上南高峰,你所见的是茶园与森林风光。从骋望亭往西南,路边拔起高高的岩壁,巨大的山岩自上而下压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南高峰西南山麓的最大特色当属峭壁和洞窟。南高峰峭壁是当地的攀岩场所,当年攀登南高峰时就见过户外爱好者在此攀岩。而烟霞三洞——石屋洞、烟霞洞和水乐洞则是南高峰的代表洞窟。从骋望亭下山,陡峭的山岩下随处可见侵蚀的洞窟。离骋望亭不远,便可到达无门洞。这是一个进深并不大的岩洞,但是古人在岩壁上雕刻了26尊罗汉雕像,彰显了西湖群山另一重迷人之处: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无门洞

尽管南宋皇城已不可寻,但是西湖之美并不仅在于其湖光山色。苏堤之所以名为“苏”堤,有其苏东坡主持疏浚西湖的历史典故。从北山路到南山路,孤山上的西泠印社,曲院风荷对面的岳王庙,作为西湖地标的雷峰塔,柳浪闻莺公园里的钱王祠……西湖的每栋建筑每座桥,都能讲出一段娓娓道来的故事。还有西湖群山上随处可见的摩崖石刻、雕像、各类遗址遗迹等等。而几十年来杭州对西湖的旅游开发,比如坚持建设全开放式的城市公园,比如在西湖群山上修筑了大量的登山步道,比如对部分场景根据历史记载加以保护与复原,比如对西湖各个公园进行了审美极度在线的绿化设计等,都进一步将历史的沉淀印刻到西湖的自然美景中。西湖周边大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做法在全国的旅游建设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可能就是我喜欢杭州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即使厌烦西湖边上的摩肩接踵,恐惧灵隐的大堵车,至少真正的旅游精神得到了保护。

女儿听我讲了洞穴,就一根筋地栽到洞穴里面去了。从无门洞往下,很快便拐入了茶园,但是我印象里似乎烟霞三洞都和茶园无关——后来查看照片证明我的印象又对又不对。对在烟霞三洞确实和茶园无关,因为差了老远;不对在其实这片茶园当年应该走过,完全没印象了——导航给了我一条不同的去千人洞的路。于是原路从无门洞返回到骋望亭,再沿来路走到三岔路口,往西南的岔道下山。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山路

千人洞口铁门紧锁,边上有一座“咫尺摩天”的亭子。我其实当时不太肯定这是不是千人洞,回家查询了一番资料,觉得即使当时没有封门我们也不敢进去。我本身就没探过洞,家里两位都怕黑,大的比小的更怕。据说千人洞是当地最大的喀斯特侵蚀岩洞,可容千人,是为“千人洞”。从千人洞继续往下,路标上显示经过停车场后可到烟霞洞后门。但是实际上从停车场下来就进入了上满觉陇村,误打误撞找到了水乐洞。

我之前一直将其称为水乐(le)洞,但是此番游览之后才知或应为水乐(yue)洞。水乐洞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山洞,暗河就在脚下,沿着山洞可听闻水流悦耳的声音,头顶则有轻度发育的钙化,犹如缩微的钟乳石。山洞里很黑,地面不时有积水,山洞也比想象的深。走到尽头,水声在岩壁后方喷涌,虽无法亲见,却仿佛感觉到水势从高到低,流入脚下。

从水乐洞出来走到了满觉陇路上,嗡的一下马上便游人如织了。满觉陇路边都是民宿与饭店。南高峰里山路错综,我总觉得从水乐洞往烟霞洞应该有便道可循,但是不知关窍也就只能顺着公路走(回家后翻书有这样一段话:由水乐洞拾级而上即烟霞岭……著名的烟霞古洞就位于岭上),好在乘了两站87路,直接就到烟霞洞门口。

烟霞洞是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天然喀斯特洞穴,洞中造像以五代为主,应该算是西湖周围造像的代表之一。但是现今许多造像为1979年复建,原因只写了原造像“毁于20世纪60年代”。事实上,杭州可谓古代造像林立,既有石窟造像,也有露天造像。除烟霞洞石窟造像外,吴山-凤凰山一带的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以及灵隐飞来峰造像均是著名的造像遗迹。

烟霞洞 烟霞洞造像

在烟霞洞门口,女儿还想去石屋洞。我看看地图,似乎去石屋洞还得再乘87路。于是我用堵车加一个果冻说服她再从南高峰翻回去,这样就完成了一天内“三登南高峰”的“壮举”。

从烟霞洞旁登南高峰这条路可能是所有正路中最短的。顺烟霞洞往上,可见陟屺亭。陟屺亭往左有一条石阶,通往佛手岩石刻,往右则继续上山,其间经过“烟霞三墓”——胡明复墓、朱昊飞墓、刘师复墓,很快就走到了之前我们从骋望亭下山的地方。其实在这里有一个三岔口,从三岔口走往下的台阶,可以通到水乐洞那边的停车场。我后来仔细研究了百度地图,地图上从骋望亭下来的路径大体是正确的。我们先前走的一条是经水乐洞到满觉陇路,而上山的这条则是从烟霞洞到骋望亭。路标上标示的到所谓“烟霞洞后门”的这条路,应该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中间可能在停车场的地方走岔了,没有走到。

因此,从西南方向登南高峰应该是有三个主要的路口,西边是烟霞洞,在烟霞洞以东还有一个路口,再往东则是水乐洞入口。当然,满觉陇村里各种小路便路就不在此列了。

第三次走到南高峰顶,剩下就是从东北选一条不同的路下到花港公园。在骋望亭东北方向往下一条台阶,便有一个岔口。往右是早上我们从六通宾馆上来的路,往左则沿着茶园伸展。这里有一块路牌,显示这条路能一直走到龙井路上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但是中间有一个岔路可登三台阁,并且通往于谦祠。这是我所期望的。

骋望亭 南高峰远眺龙井村

这段路虽然是一路下山,但是非常长。走了很久才走到三岔口。如果从这条路上山可能会觉得有些累。一天走了四条上南高峰的路(从六通宾馆上、从烟霞洞上、从水乐洞上、从右台山麓陈夔龙墓经三台阁上),相比起来烟霞洞那条路是最轻松过的,而这最后一条路是最长的。好在女儿因为有到花港公园喂鱼的激励在后,一路蹦蹦跳跳跑得飞快,快到不得不时时停下来等我们两个老胳膊老腿。

在三岔口往右便能登上三台山,此处建造了三台阁。三台阁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人可以登到第二层,中间是旋转楼梯。顾老师坚持说曾经到过此处,我印象里类似的楼阁似乎登过十里郎当的哪个阁楼,还有鼓城山的观景台也有点残存的记忆,就是不记得哪天到过此地。不过女儿走到这里已经开始嚷嚷有点走不动了,好在还有一个果冻兴奋剂,继续一路小跑,很快就下到三台山麓,山道终点旁边就是陈夔龙墓。陈夔龙墓和六通宾馆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200米,这解释了为什么下山的这条路那么长——从六通宾馆出发,直接向西南登上南高峰;而从陈夔龙墓出发,则是向北绕着三台山转了个大圈,在往西南登南高峰,距离增加了很多。

从这里穿过三台山路,对面便是于谦祠,顺着八盘岭路这条时空纽带往东,人流便熙熙攘攘起来。终于在花港公园心满意足地买了面包喂了鱼。不知道是时间的关系还是经过改造,总觉得红鱼池里的鱼不像从前那么密集,鱼对喂食也是意兴阑珊。无论如何,在这清明时分,花港公园姿态各异的春花,在新绿的柳树映衬下,展现了西湖最美的一面。连女儿都吟诵了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跟我说这是“借景抒情”。要是这样说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岂非是今日所难以企及的梦幻境界?

西湖

三登南高峰后,就是沿着湖岸一直走到清波门,然后去乘地铁——完全是将步行当做交通方式了。四月天真是西湖最美的时节,柳絮在空中飞扬,桃花与樱花竞相开放,连绣球都能长得这般高大。所谓降温与下雨的天空,居然微微放晴,露出了一丝温和的橙色。原本美满的一天,在结束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竟然在龙翔桥地铁站门口排了差不多25分钟的队,差一点没赶上火车!好吧,记住了这个惨痛的教训,在节假日的杭州,除了别在西湖边上乘车以外,千万别去龙翔桥乘地铁!

柳浪闻莺公园

气喘吁吁地赶上火车,顾老师的强国软件显示走了33000多步。我觉得按照步幅,女儿大概起码走了4万步,这还不算垂直做功。杭州也许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让你走走走,忘记里程,忘记时间,忘记所来,忘记所往,因为行走在西湖群山里,便自有心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