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危新冠感染者重症转归率为零:华山医院6月18日CCDC WEEKLY报告解读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CDC WEEKLY)6月18日发布了感染性疾病国家医学中心、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题为《Preplanned Studies: Dynamic Disease Manifestations Among Non-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out Unstable Medical Conditions: A Follow-Up Study — Shanghai Municipality, China, March 22–May 03, 2022》的研究报告。这是一份基于上海本轮新冠疫情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情况和传播风险。这篇论文并不长,主要数据都在下面的这一幅图片和三张表格里,可谓言简意赅。对于不愿阅读科学数据、或者不了解如何阅读科学数据的读者,我就研究论文的几个重点结果做掺杂个人理解的简单解读。

华山医院CCDC WEEKLY报告解读1华山医院CCDC WEEKLY报告解读2华山医院CCDC WEEKLY报告解读3华山医院CCDC WEEKLY报告解读4

本研究入组来自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33,816人,入组要求是入院时诊断为非重症患者并且没有不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在补充材料里给出)。因此,本研究观察的是在“all those in need have been tested, and if positive, have been quarantined, hospitalized, or treated”背景下,非重症感染入院患者的一般转归。

33,816患者根据其年龄和是否罹患其他疾病被分成低风险组(non-risk group)、和高风险组(risk group)。低风险组人数为24,556,占入组样本总数的72.6%。高风险组又根据其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被分成高风险合并疾病组(with comorbidity in risk group)和未合并疾病的高风险组(without comorbidity in risk group ),前者为18.7%,后者为8.7%。其中,合并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其次是糖尿病、肺部疾病。

感染者的疾病转归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目标之一。最终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在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中分别为78.6%和76.2%。在33,816患者中,共有22人最终发展为重症,重症率为0.065%(万分之六点五),重症率在高风险组中为0.238%。这22例重症患者都发生在高风险组中,因此本研究队列中低风险组人群重症转归率为零。与整个高风险人群组相比,这22例患者具有年龄更大(75.8±10.7 vs. 60.0±11.3, P<0.001)且未接种疫苗比例偏高的特点(54.5% vs. 24.2%; P=0.002)。

将第一次核酸检测阳性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之间的时间定义为VST(viral shedding time),则VST在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中的均值均为6天,但因为其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不同,因此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低风险组的VST更短。同样,由于四分位差距的不同,接种疫苗的人群VST短于未接种疫苗人群。

虽然整体重症率只有万分之六点五,但是在整个队列中共报道了99例CT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高龄(60岁以上)是发展为新冠肺炎的主要高风险因素。然而,依然有11.1%的新冠肺炎发生在40岁以下、非高危人群中。因此,年轻、免疫、无基础疾病并不能完全规避感染发展为肺炎的风险。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公开报道的最完整的上海本轮奥密克戎感染队列信息。如果与香港的数据相比,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从这组真实世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重要信息:

  • 奥密克戎感染导致重症的概率极低,为万分之六点五,在低危人群中重症转归率为零;
  • 高龄依然是导致疾病向重症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 奥密克戎感染引起肺炎的概率非常低,在本队列中为0.3%;
  • 奥密克戎感染的平均VST为6天。

整篇报道看下来,我觉得更多反映了奥密克戎感染的自然史,而疫苗的保护作用在数据上给人的感觉并不像香港数据那么强烈。疫苗对重症的保护作用和对肺炎的保护作用在本队列数据的研究模型中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刻。这或者是研究入组人群的偏倚所致,也可能与疫苗的选择和策略有关。如果说香港的数据给人“必须注射疫苗“的强烈冲击,那么华山的上海研究数据给我的最大感受,无疑是用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证明了奥密克戎本身致病性不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