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好的尼康尼克尔镜头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首先,我必须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前两周在PHOTOGRAPHYLIFE.COM(以下简称PL)上做的一项娱乐性投票。编辑团队依照尼康Z、尼康F、超远摄镜头、特殊用途镜头、DX镜头、D型镜头、AI-S镜头的分类,分别由读者票选出各个分类的最佳镜头,再各个分类的最佳镜头放在一起做最后的决赛。从整个投票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出是娱乐为主。毕竟,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你怎么评价400mm f/2.8 TC VR S和28mm f/1.4E呢?所以,不要认真辩驳。票选都具有一些偶然性,总统选举都是如此,更何况微不足道的镜头呢?但是,这个投票结果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器材,还是有很深的启发作用。

有史以来最好的尼康尼克尔镜头

我们先来看一下各个亚类中最后的冠军和四强(由于不决出第三第四名,所以只区分第一名、第二名和并列第三名):

尼康Z:

  • 冠军:Z 24-120mm f/4 S
  • 亚军:Z 14-24mm f/2.8 S
  • 季军:Z 50mm f/1.8 S
  • 季军:Z 135mm f/1.8 S Plena

尼康F:

  • 冠军:AF-S 105mm f/1.4E ED
  • 亚军:AF-S 70-200mm f/2.8G IF-ED VR
  • 季军:AF-S 14-24mm f/2.8G ED
  • 季军:AF-S 200mm f/2G ED VR II

超远射镜头:

  • 冠军:Z 400mm f/2.8 TC VR S
  • 亚军:Z 600mm f/4 TC VR S
  • 季军:Z 180-600mm f/5.6-6.3 VR
  • 季军:Z 800mm f/6.3 VR S PF

特殊用途镜头:

  • 冠军:Z 105mm f/2.8 VR S MC
  • 亚军:AF DC 135mm f/2D
  • 季军:AF-S Fisheye NIKKOR 8-15mm f/3.5-4.5E
  • 季军:AF-S Micro-NIKKOR 60mm f/2.8G ED

DX镜头:

  • 冠军:AF-S DX 16-80mm f/2.8-4E ED VR
  • 亚军:AF-S DX 35mm f/1.8G ED
  • 季军:AF-S DX 18-140mm f/3.5-5.6G ED VR
  • 季军:AF-P DX 70-300mm f/4.5-6.3G ED VR

D型自动对焦镜头:

  • 冠军:AF 85mm f/1.4D
  • 亚军:AF-S 80-200mm f/2.8D IF-ED
  • 季军:AF-S 17-35mm f/2.8D IF-ED
  • 季军:AF-S 28-70mm f/2.8D IF-ED

AI-S镜头(第一部分):

  • 冠军:105mm f/2.5 Ai-S
  • 亚军:50mm f/1.4 Ai-S
  • 季军:24mm f/2.8 Ai-S
  • 季军:180mm f/2.8 ED Ai-S

AI-S镜头(第二部分)及其他:

  • 冠军:80-200mm f/2.8 ED Ai-S
  • 亚军:400mm f/2.8 IF-ED Ai-S
  • 季军:28-85mm f/3.5-4.5 Ai-S
  • 季军:1200-1700mm f/5.6-8 IF-ED Ai-P

在上述投票以后,选择各组冠军,最终决出的“有史以来最佳尼康镜头”是:

  • Z 24-120mm f/4 S
史上最佳尼康镜头投票

即使你有满腔的不可置信,也请稍安勿躁。编辑团队综合所有镜头的得票,最后还做了个加权排名如下:

  • Z 24-120mm f/4 S
  • Z 24-70mm 2.8 S II
  • Z 135mm f/1.8 S Plena
  • AF-S 105mm f/1.4E
  • Z 400mm f/2.8 TC VR S
  • Z 70-200mm f/2.8 S
  • Z 14-24mm f/2.8 S
  • Z 105mm f/2.8 MC S Macro
  • Z 400mm f/4.5 S
  • Z 180-600mm f/5.6-6.3
  • Z 600mm f/4 TC VR S
  • AF-S 14-24mm f/2.8G
  • AF-S 70-200mm f/2.8G
  • AF-S 200mm f/2G
  • AF-S 28mm f/1.4E
  • Z 50mm f/1.8 S
  • AF-S 24-70mm f/2.8E VR
  • AF-S 70-200mm f/2.8E FL
  • Z 100-400mm f/4.5-5.6 S
  • Z 35mm f/1.2 S
  • AF-S 120-300mm f/2.8E FL
  • Nikkor 105mm f/2.5 Ai-S
  • AF-S 500mm f/5.6E PF
  • AF 85mm f/1.4D
  • AF-S 180-400mm f/4E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牛头”和“狗头”的文章,但是那篇文章没有写完——如同我的很多文章——所以我以此为契机,重温一下当年很强烈的想法,也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关于器材的选择和评价。

在摄影领域,“牛头”通指光学性质优秀、价格昂贵的镜头,比如“大三元”(三支f/2.8最大光圈,覆盖24-200mmm的镜头)——虽然并不是每一支f/2.8变焦镜头素质都一定很出色——而“狗头”则指成像质量不那么出色的镜头。牛头是好镜头,狗头则不是。这种被广泛接受的二分法,有其显著的内在局限性。

对于镜头光学素质的评价,一般会看解像力(分辨率)、暗角、畸变、色散、焦外、眩光等不同参数,其中分辨率又是最为被看重的。但是,光学素质的评价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比如金广角(AF-S 17-35mm f/2.8D IF-ED)这样的镜头,在那个广角变焦刚刚延伸到20mm以下的年代是非常优秀的存在,然而放在今天其光学素质已经不能达到平均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素质的优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光学素质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忽略了镜头的其他特性。镜头除了成像质量以外,还有焦段、光圈、对焦、体积、重量(并不一定和体积成正相关)等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还有价格因素。即使狗头唯一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便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镜头设计显然是多个不同维度的平衡和综合。不计体积、不计成本地设计制造一支光学素质极致的镜头,只能成为偶尔为之的面子工程,还不说在这其中仍然会有所取舍——是分辨率还是焦外?

我从来没有买过70-200mm f/2.8的镜头,原因在于这一类型的镜头都太大、太重,不契合我自己的需要,而且放不进我的大多数摄影包。此外,尽管我很喜欢F卡口的70-200mm f/4,可是仔细想来,当年如果购买70-300mm也许更合适——不但便宜,而且有更大的焦段范围,并且体积更小。

PL是很活跃的摄影(自)媒体,我曾经介绍过PL的历史。在所有的摄影媒体中,PL是在我看来非常专业而正面的媒体。PL的读者肯定具有某种选择偏倚,然而Z 24-120mm意外胜出的结果,多多少少有其内在逻辑。

Z 24-120mm从各方面来看都称不上尼康“最好”的——没有让人赞叹的分辨率、没有与众不同的焦段,既不是轻便到和画质不匹配,也没有便宜到让人觉得极具性价比。排在2-9位的任意镜头都比它更能代表尼克尔镜头的素质(比如135mm Plena,比如105mm f/1.4E)。从情怀的角度,选择28mm f/1.4(D版江湖人称“碧玉刀”、E版可能是能与105mm f/1.4E比翼齐飞的尼康最好的F卡口镜头之一),或者85mm f/1.4D这种传说中“温润如玉”的传奇镜头,也都更能代表尼克尔的历史成就。很有意思的是,票选出的最佳DX镜头是16-80mm f/2.8-4,如果换算为FX等效焦距的话,也就是24-120mm!在16-80mm上市的时候,我已经不用DX相机了。在D300上,我最常用的镜头是16-85mm f/3.5-5.6,等效FX焦段24-127.5mm。

Spencer Cox对于结果写了这样一段话:

I’m sure it also helped that the Nikon Z 24-120mm f/4 S is used and loved by so many of our readers. It’s easier to vote for a great lens that you’ve already tested yourself, and that probably hurt some lenses like the Nikon Z 400mm f/2.8 TC VR S that have a smaller user base.

Z 24-120mm受到喜爱,在这种娱乐性的投票中居然如同黑马般胜出,既得益于它的全面、均衡,也得益于有很多人在使用中看到了它的长处,比如我自己。我觉得Z 24-120mm远胜于极度笨重的F卡口24-70mm f/2.8E,除了没有f/2.8,任何方面都强过我的老镜头。而且,70-120mm焦段对我来说无比实用。以下是我最近用Z 24-120mm镜头拍摄的一些旅行风景照片。

光的舞台大清江晨曦溪流与绿叶鹿院坪的晨雾天空的一抹红色松兰山海上日出地缝一景大峡谷的清晨峡谷的光

撇开互联网上的各种口水战,我一直认为选择镜头的第一要素是焦段,其次是价格。在你可以接受的价格里选择你需要的焦段,这恐怕是先决条件。其次才是成像、光圈等。从使用的角度,体积和重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更重要的参数——比如我对MINI 5 PRO的评论。虽然摄影爱好者对于光学素质都有一些偏执的情感,可是“狗头”也有其能够盛放的季节,这一点却经常被我们忽略。Z 24-120mm是一支我不用犹豫可以带上就走的镜头;而24-70mm,则要让我为第二支镜头考虑很久,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这个投票最具启发的地方,在于它提示了某种有别于日常口嗨的实用情感。毕竟,用键盘较量一下分辨率是不用花钱的——甚至都不需要你会拍照,甚至都不需要你摸过照相机。在网络上用个套机狗头可能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身边人均都是f/1.2、f/2.8,就如同我偶尔看看骑行的帖子,发现人均40km/h+,还有人宣称自行车架不能支撑自己发力的功率。既如此,当我以30km/h-的速度骑着我1200块的10年老迈捷安特山地车时,按理说应该经常有十几万的TREK或者FACTOR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才对——其实,并没有。

能买得起的、能带出去的、实用的镜头,才是你真实评价镜头的第一要素;倘若这支镜头的成像质量还不错,那这无疑就是你的“牛头”。须知,“最佳”镜头,从来不是“最佳光学素质”镜头。虽然我这1000多块钱的破车在大牛们眼中连自行车都算不上,不过下暴雨时我能特意停在室外就当洗一次车,这种不心疼的轻松劲儿也算是被人不当心碰倒就可能要索赔几万块的TREK比不了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