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一)

发布日期: 2015-07-07

本文较长,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随着无反相机的兴起与不断完善,在选择可换镜头相机的时候,到底选择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绕开的问题。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自己的需求。网络上有很多非常主观而感性的文字,大多数网络发言都希望说服别人A>B,而事实上A和B根本就不是>号可以连接的。我的目的不是为你区分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谁更好,而是为你列举两者的不同以及优缺点,以让你看到客观事实,并且做出理性的选择。

首先做一个名词解释。单反相机是指具有反光镜结构的可换镜头相机(SLR,这一点没有歧义。而无反相机有多种不同的称法,最早被称为单电相机,后来索尼使用微单相机这一称谓,也有称之为微型可换镜头相机。英文中比较通用的称谓是mirrorless system,翻译为中文即为无反相机。无反相机这一名词相对更好地描述了这类相机与单反相机的区别——没有反光镜结构——而且我询问了一下度娘,发现无反相机、微单相机和单电相机三个关键词中无反相机获得的搜索结果最多,于是我决定用无反相机这一名词来写这篇文章。如果你对无反相机这一名词感觉陌生,那么其实无反相机与平时习称的微单相机或者单电相机是一回事情,泛指没有反光镜结构的可换镜头相机(MILC

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共同点是都可以更换镜头,因此都被分类为可换镜头相机系统(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ILC)。两者的区别是单反相机通过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五棱镜或五面镜后在光学取景器中显像,拍摄时反光板抬起,取景器失光,感光元件曝光。而无反相机则没有反光镜结构,光线直接投射到感光元件,电子取景器(EVF或者LCD)显示感光元件的成像来帮助取景。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的核心区别就在于这块反光镜,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源在于光路中有无反光镜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关于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的更详细区别,建议你不妨参考我关于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未来的专题文章

单反相机是传统的设计,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以前。而无反相机则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事物,在最近几年才获得快速发展。CIPA是从2012年开始将无反相机分开统计的,而无反相机的产品线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渐丰富并且成熟。目前,单反相机的主要市场被佳能和尼康两大巨头占据(宾得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而无反相机市场的参与者则更多,包括索尼、松下、奥林巴斯、富士、佳能、尼康、三星、理光等,其中索尼的市场份额最高。

要比较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优劣,我们就需要一个参照。考虑到单反相机是成熟的设计,所以我遵循惯例以单反相机为蓝本,首先来为你介绍无反相机的主要优势,或者说消费者购买无反相机的理由。

为何购买无反相机

1. 体积与重量:体积与重量无疑是无反相机相比单反相机的一个重要优势。尽管确实有人会说大相机大镜头专业,但是我想这不是大多数人的意见。由于从光路上移除了反光镜,并且不再需要玻璃构架的光学取景器,无反相机的身材变得非常薄,而且重量可以做得很轻。大多数无反相机的重量都保持在250-450克之间,哪怕是专业相机如奥林巴斯OM-D E-M1和富士X-T1重量也在400-500克之间(索尼A7系列由于是全幅相机,分量相对重一些),而专业单反相机的重量一般在800-1000克左右,还不算单反相机明显更为庞大的身躯。

除了机身的尺寸和分量较轻,无反相机的镜头一般也具有更好的便携性,从而有助于构造一个相对便携的摄影系统。镜头的尺寸和重量较小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其一是无反相机的幅面较小,如尼康1系列和奥林巴斯、松下的微4/3系列,因为感光元件尺寸小,镜头所需的成像圈也小,它们的镜头就能够做得更小、更轻。很多微4/3系统的镜头重量都在100-200克之间,可以说便携性相当高。

另一方面,由于去除了反光镜,无反相机的法兰距就可以做得很小,后组镜片距离感光元件的距离更近,有助于镜头的小型化。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APS-C画幅,富士和索尼的镜头相比尼康和佳能的镜头在体积与重量上有一点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EF-S和DX镜头并没有在小型化上做到足够好的优化。

如果便携性是你的第一诉求,那么现阶段无反相机具有单反相机无法比拟的优势。便携性是很多人被无反相机吸引的首要因素。然而,我也想指出,便携不见得一定是无反相机的专利。佳能的EOS 100D其实带电池和存储卡也就400克重,与奥林巴斯E-M10、富士X-T10等相机在同一水平线上——尽管在厚度上不是同一个级别。同时,佳能极为优秀的40mm f/2.8 STM也证明了单反镜头哪怕是全幅镜头在保证高画质的同时仍然有很大的小型化潜力。问题在于,佳能与尼康都没有充分理解市场对于系统小型化的需求,也没能为我们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不但是小,同时需要丰富的细节,而不是100D这样的纯入门产品——因此,无反相机无疑是满足便携性要求的可换镜头相机系统。

2. 外观:单反相机大多长得一个样子,无反相机则要个性很多。漂亮的外观加上小巧的身材,无反相机很容易打上时尚的标签,获得一部分女性用户的青睐。事实上,E-P1和GF1等第一代无反相机原初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女性用户身上,奶昔也曾经是市场流行的时尚标签。当然,男性依然是相机的主要消费人群,于是怀旧的经典外观成为无反相机吸引消费者的另一件利器。从富士X-Pro1开始,到奥林巴斯的OM-D系列,很多无反相机都走上了复古道路。复古相机之所以受人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相机外形,突然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自然会心情大好。

虽然相机的主要功能是拍照片,可是不能否认,外观在购买中起到了重要参考,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汽车的主要功能是移动,但是你买汽车是不是要看一看长得合不合胃口?我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中国人购买汽车看重的第一因素居然是外观。与之类比,无反相机时髦漂亮的外观加上小巧轻便的身材确实是很多用户购买的主要原因。

3. EVF电子取景器:虽然我喜欢光学取景器OVF,但是我了解许多人非常喜欢EVF。与传统的OVF相比,EVF尽管在刷新频率以及细节方面依然需要完善,然而EVF所能叠加与显示的丰富信息远非OVF可比。由于EVF本身就是一块电子显示屏,它所能实现的附加功能也要比OVF多很多——比如阴影剪切和高光剪切,峰值对焦等。

对于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OVF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我们习惯根据OVF看到的景物来调节曝光。拍摄胶卷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等你回到家把胶片洗出来才发现问题为时太晚。因此,我们都或多或少掌握了曝光技术,哪怕不依赖其他电子辅助。可是,对于从数码时代开始接触摄影的人来说,EVF提供了足够有用的信息,你甚至可以在拍摄时直观地看到曝光参数改变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仿佛使用手机或者便携数码相机一样。这种辅助对于许多人来说相当有用。此外,你可以在EVF里放大区域进行精确对焦,在OVF里则无法实现这一功能——厂家也并没有为任何单反相机配备裂像屏等传统手动对焦辅助——因此EVF功能的丰富性和可延展性可以看做相对OVF的优势,这也就成为了许多人选择无反相机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所有无反相机都配备了眼平EVF取景器。对于通过LCD取景的相机来说,拍摄体验就与手机或者便携数码相机更为相似。你觉得是举一个单反相机在手里拍摄简单还是举一个类似A6000这样的无反相机在手里简单?因此,对于很多从便携相机升级而来的用户,无反相机的取景方式更符合它们的习惯,而无反相机在这方面也要比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更有优势,这就是我下面要说到的第4点。

4. 视频拍摄:视频拍摄是无反相机的先天优势。本质上来说,无反相机在视频拍摄的功能与设置方面与摄像机是一样的,当然在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反光板。反光镜对于视频拍摄来说是多余的,或者说是负面的。虽然第一台可以拍摄视频的可换镜头相机是尼康D90,但是此后的发展至少证明了两点:其一,单反相机在视频拍摄方面被无反相机很快赶超;其二,专业拍摄视频的话摄像机是更好选择,尽管部分无反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相当出色,比如松下GH4和索尼A7S。

无反相机之所以在视频拍摄方面强于单反相机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单反相机的实时拍摄功能并不是很完善。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反光镜保持抬起状态,单反相机的相位侦测对焦系统此时无法发挥作用。而单反相机的CMOS对焦模块功能普遍没有无反相机来得强大,由此使得单反相机在此表现出弱势。另外,反光镜抬起的时候OVF无法取景,而配备眼平EVF的无反相机则依然可以实时取景——当然,姿势的舒适性是远及不上专为视频拍摄设计的摄像机的——这也导致无反相机拍摄视频更为合拍。最后,无反相机厂商在新技术的集成方面更激进(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具体讲),4K视频已经在不少无反相机中出现,码率也提高得很快,索尼和松下在这方面建立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如果视频拍摄是你购买相机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无反相机在现阶段整体比单反相机要有更大的优势——很多人认为佳能5D Mark III或者尼康D810这样的相机能够获得专业的影片效果,事实上这种“专业”视觉效果更多来源于幅面。索尼的A7系列也采用了全画幅CMOS,只要配合合适的镜头,同样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所以,这不是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比较,而是画幅之间的比较。

5. 自动对焦:也许你会很惊讶看到自动对焦出现在购买无反相机的理由中。其实自动对焦确实是不少用户选择无反相机的理由,基于以下三个考虑。

第一,对于不喜欢眼平取景的用户,无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与便携相机或者手机等设备更相似。由于无反相机天生没有反光镜,CMOS取景对焦是原生状态,在操作上相比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就有简单的优势。同时,很多高级无反相机都集成了混合自动对焦系统,在不依赖独立相位侦测对焦模块的情况下,无反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通常要比单反相机更好。

第二,由于无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是集成在感光元件上的,所以只要技术许可,对焦系统的覆盖范围可以非常宽,甚至覆盖整个画面。而单反相机依赖独立的相位侦测自动对焦模块,其覆盖画面的范围比较有限,在全幅相机上更为有限。所以,对焦点覆盖画面的范围就会成为无反相机的一个优势,也是用户选择的依据之一。

第三,无反相机的对焦准确性在一些情况下会精确。这一点可能并不被很多人理解。无反相机采用CMOS反差检测对焦或者混合对焦,对焦模块本身就位于CMOS上,因此不存在装配精度引发的对焦问题。而单反相机的相位侦测模块是外置于副光路上的,必须保证相位侦测对焦模块的安装与配置非常准确才能保证对焦的可靠,而这其中总有一个相应的容差范围——D800的左侧对焦点问题就在于此。所以,尤其在单点单次对焦的情况下,一旦反差检测系统合焦,其对焦的可靠性通常是最高的。事实上我认为这是无反相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我考虑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时,反差检测系统的合焦精确性是我给无反相机加分最多的项目。

6. 新技术与身份认同:单反相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旧势力”,而无反相机则代表了“新势力”——在一部分人的眼光里事实就是这样。在过去的几年里,无反相机制造商一直致力于为无反相机配置各种新技术,赋予无反相机更先进、更现代的身份,打上未来科技的标签。这一点目前来看是成功的。消费者对于新技术总是抱有更多热情,新技术也总能打动市场,这算是时代的呼唤吧。购买无反相机更多地被打上新潮和时尚的标签,这种身份认同也是用户购买无反相机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事实其实要远比我们看到的复杂很多。每个品牌或者厂家的市场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驱动力,而驱动力的根本必然是扬长避短。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新技术的热情与宣传是由于无反相机想要抢占的是单反相机的市场份额,而后者的地位既往来看是难以动摇的,今天依然是牢固的。同时,佳能和尼康的懒散和懈怠也给了后辈更多机会。当消费者的需求无法被已有产品满足的时候,他们必然会转而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即使无反相机仍然和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可是它们对新技术的追求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并且更愿意去相信无反相机的未来——道理和你购买PE100倍的股票是一样的,问题是你得确信成长性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被证明。

7. 喜新厌旧:与对于新技术的喜好类似,喜新厌旧也是一个重要的心里因素,并且是人类难以逃避的。只要你注意一下网络思潮,就很容易看清一个事实:任何带一点点新东西的新产品总是会获得更多赞美,并且激起情感,产生“太好了”、“完美”这样的评论。过半年回头来看,事实或许并不是这样。人类总是喜欢新的东西,而无反相机显然是更新的事物。从单反相机移情无反相机在很大程度上与既往的换门很相似——从佳能跳到尼康,又从尼康跳到佳能——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真的下家比上家更好,而是对上家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追寻时尚脚步的人会喜欢无反相机,哪怕只因为无反相机是新生事物。

8. 信仰:少部分坚定的粉丝购买无反相机的动力被我称为“信仰”。出于对品牌的信仰,或者出于对技术的信仰。对此我不做任何评论。如果你有类似的信仰,那么其实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价值。当然,我也从不反对任何信仰——信仰自由本身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吧。

9. 镜头转接:把信仰放在最后似乎不是很好,容易引起歧义,所以我再列一个购买原因。玩镜头转接的人会喜欢无反相机。由于无反相机的法兰距更短,它们可以转接单反镜头,而单反相机则无法反过来转接无反镜头。但是这个问题也必须要实事求是地来看。第一,转接镜头的人永远是极少数,无反相机系统不可能完全依靠转接别人的镜头发展起来;第二,佳能与尼康用户的转接需求非常小,因为本身的镜头已经足够丰富;第三,在现代数码相机上转接很多老镜头效果其实非常一般,玩的是情怀。但是,转接镜头的用户一定会喜欢无反相机,所以这也成为A7R II的宣传重点。这部分用户虽然是极少数,但是是非常坚定的发烧友,对于品牌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