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看的很多绘本,都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比如有一本描写大头鱼的绘本,好像说的就是一个接纳自己的故事。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成长以后,我们开始忽视儿童的独特性,而用一把均质化的标尺去测量儿童。在这种测量下,首先遭殃的是ASD儿童,然后是ADHD儿童,现在轮到各种学习困难的儿童。很难想象接下去会轮到谁。但是,如果用这把标尺衡量家长、老师和医生,那么我们不合格的比率肯定远高于儿童,这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因为我们的狡诈远胜于我们儿童的单纯,我们的能力经常不及我们的儿童,并且我们不学无术还自大轻狂。
>>
E-M10 II对我而言的应用场景很简单:便携。这种便携性并不单纯体现在相机,还体现在微43幅面带来的系统小型化。当时我选择EZ镜头的原因也在于此。此后,我又买了20mm F1.7和相当冷门的35-100mm镜头(非F2.8那款)。35-100mm F4.0-5.6的重量只有135g,等效70-200mm焦距,而且我当时买来的价格是799元。在任何系统都不可能找到相似的替代,对于画质而言就是“拍得到”。理论上来说,对于这套便宜、便携的系统,我应该没有任何抱怨才对,毕竟compromise是先决的。实际上呢?
>>
自然的美,就在于季节与气候所赋予的千变万化。以为曾经到过某地就大功告成的旅行者是浅薄的,如同拍摄一块人工撰写的目的地石碑并无二致。新疆的广袤,放大了这种情感,使得我在新疆旅途的每一天,都觉得无比短暂——尽管夏日悠长的白天已经严重消耗了旅行者的精力。在赛里木湖,你不得不感叹只有能够慢慢地在湖边栈道踱步几天,再在湖边的高山上小住几日,才能窥得一点点泪滴的内蕴;在喀拉峻,你不得不想,唯有从琼库什台穿越中天山然后一路走到恰西,在那个山花烂漫的季节,才算是领略到喀拉峻的精髓;在巴音布鲁克,你不得不遗憾没能再走一走S321,亲近开都河流淌的湿地,唯有如此才能感受这片草原的不同;在那拉提,不在日出日落时分走遍各个高山,又怎能体会这空中草原的空中两字?
>>
瞬间的意思是,当我收起相机上车的时候,漫天卷起了沙尘。很快,蓝湖就湮没了。谨慎地行驶在蓝湖边的公路上,身边的蓝湖仿佛不存在一般。随后,伴着飞扬的沙尘,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塔莎公路在塔什库尔干河深切的峡谷下穿行,千仞峭壁上同心圆般的图像仿佛巨大的眼睛在俯视渺小的一切。沙尘狂风和暴雨下的塔什库尔干河谷给我这个孤身过路人一种无以言表的来自自然的压迫,和短短数分钟前蓝湖的宁静,仿若隔世一般。
>>
出乎意料的顺利。希望在我的信用卡下次到期前不用再思考类似的问题。
>>
从十堰、洛阳等地专程来听讲座的朋友,出乎意料。说实话,如果早知道如此,我觉得我还是不要说的好。我觉得你们那么远专程跑一次,至少我准备500张PPT可能才够。那么多年,还有那么多人能想到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又勤先生带来我的三本书,让我一一签名。还有年轻人(不好意思忘记了名字)在PAD上根据我的视频教程做了慢慢的笔记,让我签字。还见到一直在群里转发我消息的青影先生。
>>
如果你想听我的线下摄影讲座,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机会——至少目前是这样。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读书会的施敏老师盛情难却,所以必须支持读书会的工作。当然,这些年自觉对于摄影的体悟深了一些,也确实有一些内容可讲。加之我时间有限,大量的话并没有能变成视频与文字。因此,虽然是医院读书社团的活动,也欢迎各位长年关心我的读者来见面,相信会有所收获。本次讲座完全免费。
>>
生产商强调“黑夜如同白昼”是注重技术的实现,如同我当年注重HDR一样。但是摄影尽管是一门容易上手的艺术,毕竟不单纯是技术决定的。“能不能”与“要不要”是不同的。今天的软件处理——或者用流行性语言说“人工智能”——虽然能很好地弥补手机传感器的物理局限,然而在夜景的机内处理方面,在我看来距离完美的平衡还有极长的路要走。黑夜不是白昼,因此一幅夜景照片应该能体现出黑夜本身的特点,即使勾勒出肉眼难以分辨的物体,也应是含蓄而有张力的,并且符合人对明暗影调的一般预期。降低反差不代表没有反差,甚至颠倒明暗,这显然是错误的。
>>
从华为P20 PRO、P30 PRO,到今天的小米14 Ultra、Vivi X100 PRO等,手机的长焦镜头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更好,已经在短短几年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的手机长焦镜头,不但是可用,而且在很多场景下已经达到了好用的程度。长焦不是让你拍月亮的,手机长焦也不是让你搞BIF(bird in flight)的。相反,善用手机长焦镜头,可以给你在日常生活的摄影中,带来更多不同的FEELING。
>>
如同像素成为当年单反、如今微单相机升级的主战场,相机成了手机升级的主舞台,不知道算不算一种讽刺。从二摄、多摄到一英寸底,手机相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大跨越。当我从华为P20 PRO换到小米13 Ultra后,说天差地别,并非虚言。最近我们家里先后买了两台手机(除了我的小米以外,还有我太太的VIVO X100 PRO),我有几次出行都只带了手机,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加上时不时有人问我手机摄影的事情,所以简单写篇文章,谈谈我对当前顶流摄影手机的一些想法。
>>
在一个崇尚均质化而又满是戾气的现实下,习惯性否定和嘲讽、甚至打击那些你所无法企及的人或事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主流。只有凭借你的心灵和努力,去探索自己难以预测的边界和未来,方能让人获得平静的内心。如同驾驶所为我打开的大门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未来推开多姿多彩的大门,那背后可能是你所从未想到过的世界。倾听别人的世界,开启自己的未来,无论如何稀缺,无论如何受到挫折,都是生活在今日世界的我,最本质的坚持。
>>
兔年的最后一篇文章(说来惭愧,兔年总共也没有更新多少文章),以此收尾,因为这是我在过去一年里欣赏过的最为神奇的自然光影。在租住的民宿里,足不出户,偶尔经历的光雾太平湖。
>>
计划出门旅行,往往总是以山为方向。个人兴趣,很难解释。其实我既没爬山的技能又带点恐高,平衡性还相当一般,即便如此,还是对爬山这件事情情有独钟。如果不是因为有高原反应,说不定鳌太当年我也会去。但是,在整理2023年旅行照片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年原来去过很多湖。与山的多变相比,湖总有些许的平淡。地图上偌大的一片蓝色水域,往往只是白茫茫一片,比如乘坐太湖游船在湖中四望无垠,除了身临其境海一般的辽阔,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美。无论从欣赏抑或摄影的角度出发,寻找那些交相辉映的前景与远景,发现那光影勾勒出的独特形制,可能过去一年来,值得我细细总结的收获。
>>
在我昨天所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寒假作业列表中,写满了“荒唐”两字。榨干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能实现能力的最大化。何况大多数学校布置的繁重寒假作业,在我看来只是无意义的机械重复而已。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一半的家庭还是能够抽出时间组织家庭旅行,这可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胜过我们当年的不多的幸福所在了。
>>
逆光,过曝。本来是一张很好的教学素材,用于展示为何宁欠勿过,以及溢出的高光在后期处理中通过高光和曝光度命令调整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但是,差不多是一年前,在空无一人的海堤上,却还佩戴着口罩,颇有些荒诞剧的意味。2020发生了什么,2023又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有时候,家长跟我说,疫情三年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幼儿园,我总觉得不太对。然而我又记不清,这三年中,他到底应该去了多久幼儿园。翻看照片时,似乎才能找到那么一些蛛丝马迹。
>>
DPREVIEW自己每年都会做各类排名,读者票选,编辑票选之类的。实际上,很多人看器材评测是为了看个排名,证明自己买的器材好,证明自己买的品牌好,或者在购买前寻找一个依据。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是人难以逃脱的心理特质。因此,内容提供商们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讨好和吸引读者。然而,无论从产品选择的角度,还是从学习与了解技术发展的角度,器材评测最大的功用不是排名,而是让你理解产品的特点,明白技术的局限,并且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器材。
>>
神农架在我的印象里是高山与密林,但是大九湖却别有一番风情。大九湖虽云湖,实际是一片广袤的高山湿地。其中九片相对较大的水域间杂在湿地之间,通过溶岩地貌的下水洞构成复杂的水体系统。大九湖的美,不但体现在高山背景下辽阔的平原,还在于其高低有秩的植物与辗转开合的通路,构成一幅辽阔而不单调、奔放却又不失雅致的瑰丽画卷。盛夏虽不是百花盛放的最佳时节,但是栈道两边或美艳或清丽的繁花,依然是大九湖的最佳点缀。如果失却湿地上形制各异的繁花,单调的水面,即使在清澈透蓝,恐怕也不会再有这五彩缤纷的生命活力吧。
>>
年终年头,给自己一年的摄影做个回顾,Lightroom(本文中的Lightroom均指Adobe Lightroom Classic)的图库模块可以大显身手。如果你平时细心做好关键字、标签、评级、旗标等,使用图库过滤器时就会得心应手。每年回顾时,Lightroom图库过滤器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使用器材的偏好。
>>
2023年虽然是我近几年更新文章最少的一年,但却是我拍摄照片最多的一年。时代在飞速变化,在技术与观念的革新中,我常常不知道要写什么,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思考到底要写什么。当站在另一年的门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更多精力与时间花在旅行计划的制定、旅行摄影目的地的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摄影与后期处理能力,学会应用最新的技术发展——一些过去你在Photoshop中需要花半个小时的蒙版,今天在Lighroom里可能只需要5秒钟——当我回顾过去一年的足迹,我将其总结为“从凛冽寒风到烂漫山花”,这不但体现过去一年走过的山川,也映射了过去一年的心路历程。 从旅行中获得愉悦,将心情凝结在照片中。祝大家2024新年快乐,不断追寻生活的价值,探索世界的美妙!